孔子,孔老夫子,孔大圣人,自然是个有故事的古人。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其父为叔梁纥(子姓孔氏,名纥,字叔梁),其母为颜徵在。孔子出生那年,其父已近七旬,其母尚不满二十,两人的婚配本就不合礼仪,古人谓之“野合”。
孔子三岁时,其父去世;孔子十七岁时,其母去世。
二十余岁起,孔子便立志走仕途,可而立之年前后方小有所成,其后治鲁、周游列国,虽有短暂辉煌,但过后尽是黯淡,可谓迭遭困窘生死一线,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说法是“累累若丧家之犬”。
有志难伸、黯然销魂的孔子之哀莫大于心死,幸在百思之下终得其解,行尸走肉般苟活残生端的不甘,他状若疯魔般狂吼道:“不成啊,不成啊!我还有梦没有圆啊,就是死了也冤啊!总要留下点什么,博取个好名声吧?”于是开始以鲁国的史书为蓝本,“厄而作《春秋》”。
公元前484年,六十八岁的孔子得以辗转回归鲁国。
三年后,叔孙氏在大野狩猎时,驾车的鉏商杀死了一头怪兽,众人都不认得,皆以为此乃不祥之兆。
孔子闻风而动,赶来一瞧,登时大惊失色:“这是仁兽麒麟!它为谁而来啊?它为我而来啊!”
痛不欲生,心灰意冷,孔子失魂落魄地翻过袖口来擦脸,泪水如雨早将衣襟打湿。
“岂不闻‘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万万没想到,孔子竟一把抢过麒麟尸体,抱在怀中边跑边凄怆哭道:“这是老天要我死呀!我的主张到尽头了!没有人能了解我了!”
跑至川上,孔子方停住脚步,他颤抖着将随身携带的刀笔取出,略略打量一眼,蓦地与麒麟的尸体一道投进了滔滔的江水中,就此停止编写《春秋》。
同一年,雪上加霜,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不幸早逝,他哭得极为伤心,哀叹道:“my golden!老天真要我的命呀!老天真要我的命呀!”
又过了一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侍奉孔子最久的门生子路,愚守“君子死,冠不免”的信条,在弯腰捡回被击落的冠缨时为人砍成肉酱。
对于子路的惨死,孔子焉能不悲从中来,他泣不可抑,指天骂道:“我顶你个肺呀!老天亡我之心不死!非要断绝我的后路!”
公元前479年4月4日,孔子拄着拐杖在自家门前踯躅,预感大限临头,不觉无声泪面,最后一次喃喃哭诉:“世衰道穷,徒有雄才,不得其时,天命难违。”
沉吟良久,孔子忽而一扫阴霾,朗声唱道:“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圣人要死了!”唱罢,仰天长啸泪水潸然。
一周后,孔子果薨,终年七十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