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捉摸的公孙弘
公孙弘(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21年),复姓公孙,名弘,字季(一字次卿)。他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其主要成就是广招贤才,关注民生,并为儒学的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年轻时,公孙弘曾做过狱吏,后因触犯法律而被免职。他奉养后母孝顺而谨慎,家贫无以为生,于是只得到海边去放猪,直到四十多岁才正式学习《春秋》及各家解释《春秋》的著作。
汉武帝时期,花甲之年的公孙弘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为贤良文学之士,因而入京当了博士。不过十余年间,他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历任金马门待诏、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等职,最终擢升为三公之首——丞相,封平津侯。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公孙弘发病薨于丞相任上,谥献侯。
后来居上、燕见不冠、齐人多诈、如发蒙耳、东阁待贤、削竹抄书……与公孙弘有关的成语典故颇多,坯子在本文中先向大家推荐一则他被封为丞相之后吝啬矫情的故事。
话说公孙弘出身平民,在年近八旬时方被汉武帝任用为丞相。他雄伟奇异,见闻广博,外表看上去宽宏大量,实则内心城府很深。
当时有一小吏名叫高贺,为人趋炎附势,觉得自己昔年与公孙弘私交颇深,就从家乡薛县赶去投靠。
八面玲珑、貌似忠厚的公孙弘欣然为高贺接风洗尘,不过借口如厕暂时离开后,他立时敛起笑容,眯眼咬牙暗骂道:“好你个高贺,竟然还有脸来见我!年轻时我做狱吏不慎犯法,你非但不上下打点,反恐被牵累而袖手旁观!哼,如今我贵为丞相,你却跑来奉承,真真岂有此理!”
“高贺啊,高贺,我一定会好生招呼你的!”公孙弘撇嘴冷笑一声,显然心中已有了主意,于是唤来心腹如此这般做好安排。
公孙弘随即吩咐大摆宴席,他一人高坐堂上,酒菜饭食摆设得很丰盛,而让高贺坐在堂下,给他吃去皮小米做成的糙干饭。
高贺虽神色不悦而未敢发作,只得勉强下咽。公孙弘谈笑自若,长篇大论文法及官场之事,高贺张口结舌,根本无言以对。
公孙弘佯醉为侍婢搀扶而去,良久之后,才有一凶悍的武士领着高贺来到睡处。
高贺苦着脸推门,竟发现屋内几无陈设,唯有一低矮落灰的卧榻,其上有一条破旧发霉的布被。
怔立足有小半个时辰,高贺轻声跺了跺脚,腹诽抱怨道:“公孙弘你纵然当大官发大财又有何用,没想到竟会如此对待我这位老朋友!在家排列五口鼎大吃大喝,出门却只点一道菜;里面穿华贵的服饰,外面却套着粗布衣,主爵都尉汲黯对你的这些诋毁我先前并不相信,如今看来定然非虚!哼,公孙弘,你就是这样给天下人做表率的吗?!”
栗米布被,凉水冷遇,堪堪苦捱了三日,高贺就再忍耐不住,于是谎称家中有事,怏怏而别。
望着高贺渐行渐远的背影,公孙弘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默然有顷,竟当众慨叹道:“我宁愿碰上那些粗暴无礼的客人,也不要再遇到高贺这样的老朋友!”
上面这则故事出自《西京杂记》,既与正史的记载有联系,又有区别。
古时平民出行无车,只能依靠徒步,故“徒步”可用以指平民;“起家”指离家出来做官,出身平民即可称为“起家徒步”。
公孙弘给高贺所吃之“去皮小米做成的糙干饭”,其实就是“脱栗饭”,是汉代极其普通的饭食。为了省事,当时的人们常将煮熟或蒸熟的小米饭曝晒,做成干粮,其状颇似黄沙。既便于储存,在饿时用水或浇菜汤、肉汤拌食,又很快捷方便。
公孙弘其人其事,详见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等典籍。
历朝历代的诸多名士大家都对公孙弘作出过中肯评价,或讽其苟合取容、沽名钓誉,或赞其轻财重义、用俭饬身,有好有坏,可谓毁誉参半。
《史记·太史公自序》
大臣宗室以侈靡相高,唯弘用节衣食为百吏先。
坯子译:大臣和宗室以奢侈浪费争高强,只有公孙弘节衣缩食为百官表率。
司马贞《史记索隐·平津侯主父列传·述赞》
平津巨儒,晚年始遇。外示宽俭,内怀嫉妒。宠备荣爵,身受肺腑。
坯子译:平津侯公孙弘是一位造诣高深的儒者,年老才终遇其时其主。他对外表现得宽厚俭朴,其人实则心胸狭窄,猜疑忌恨。汉武帝宠幸公孙弘,为他提供了显贵的爵位,使其亲身受到不啻宗室近亲般的深厚恩泽。
明·杨慎《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转回头,翻覆手,做了三分。
前人创业非容易,后代无贤总是空。回首汉陵和楚庙,一般潇洒月明中。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时至今日,人们对于公孙弘仍是褒贬不一,犹如历史长河在他身上罩上了一层薄而蒙的水雾,是那么的不可捉摸。
坯子窃以为,仅以本文开篇的这则故事来论,说得好听些,公孙弘是恩怨分明;要是不客气的话,他委实睚眦必报过甚!
《西京杂记》中尚记载了其它三则与公孙弘有关的轶事典故,坯子索性一并分享给大家阅读。
其一.三馆待宾
自从荣升为丞相后,公孙弘就在自家府邸庭门的东边新开一小门,并营建了三所客馆,用以招徕天下的贤能之士。
第一所客馆叫钦贤馆,用来接待最为贤德的人;第二所客馆叫翘材馆,用来接待最有才华的人;第三所客馆为接士馆,用来接待国中有才能的人。
贤德胜任辅佐君王或协助调谐阴阳关系的人,住在钦贤馆;才能够得上担任九卿、将军等二千石官秩的人,住在翘材馆;有某种优点、一技之长的人,住在接士馆。
公孙弘自己过得很俭省,所得的俸禄都用来奉养招待上面这些人。
其二.字值百金
公孙弘著有《公孙子》,所言皆刑名之学,亦有人称之为一字值千金。
坯子注: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儒家类有《公孙弘》十篇(现已失佚),疑即《公孙子》。
所谓“刑名之学”,省作“刑名”,是指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明赏慎罚。
《汉书·艺文志》之所以将刑名之学的著作归入儒家类,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汉初(汉景帝中期以前)诸子百家重新整合,以道家黄老之术为主,儒、法、阴阳等诸家学说为辅。汉武帝时期虽独尊儒术,但实际上外儒内法,因而儒家亦多治刑名之学。
其三.长倩赠芻
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公孙弘第二次被家乡菑川国(一作甾川国)推举为贤良文学之士。
当地有一人名叫邹长倩,想是觉得公孙弘家境贫寒,没有什么收入,就脱下自己的帽子、衣裳和鞋子送给他,又赠给他芻一束、素丝一襚、扑满一枚,并附信一封道:“一个人不管是幽滞,还是显达,只要有道就是尊贵的。即使他像新割下来的青草一样卑贱,也不能因此就轻慢君子。所以我送给您新割下来的青草一束,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生芻一束,其人如玉’。丝的计算单位从少到多,从细微到显著。士人建功立业,弘扬名声节操,也正是这样的道理。不要因为小善无足轻重就不去施行,所以送给您素丝一襚;扑满是用土制成的器物,用来储蓄钱财。它有入口却无出口,钱积满了就摔破它。土是粗糙的东西,钱财是贵重的财物,只知收入而不付出,只知积蓄而不能散发出来,所以摔破它。有的士人搜刮钱财却不会散财消灾,就将遭到扑满那样破败的命运,这难道不应该引以为诫吗?所以送给您扑满一枚。这是多么重大的事啊!此行山川阻隔,前路迢迢,加上要风餐露宿,次卿足下,愿您发奋努力立功扬名。不才我在这里等待着您有一天美名远扬。”
坯子注
1.芻:即刍(chú),喂牲畜的草。
2.素丝:本色的丝;白丝。
3.襚(suì):古代丝的计算单位之一。
4.扑满:汉代流行的一种陶制罐形或匣形的储钱盛具。顶端开一条能放进铜钱的狭口,有零散铜钱即投入其中;有的腹部还开有一小眼,供插系绳子用,悬吊于梁上。装钱只有入口,没有出口。钱装满后,则将其敲碎取之。“满则扑之”,故名“扑满”。
5.幽滞:隐沦而不用于世。
6.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意是赞美人的美德,出自《诗·小雅·白驹》。
《诗·小雅·白驹》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朱熹集注:“贤者必去而不可留矣,于是叹其乘白驹入空谷,束生刍以秣之。而其人之德美如玉也。”
另外,《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中也有如下的记载:
徐稺(音zhì,古同“稚”)曾被太尉黄琼征辟,但未接受。到黄琼去世归葬,徐稺便背着食物徒步到江夏吊唁,设鸡酒薄祭,哭完离去,不说出姓名。当时来这里的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听说此事,认为可能是徐稺,便挑选能言善辩的书生茅容骑马去追赶。茅容在路上追上了徐稺,并为其备饭,二人一起谈论务农之事。临告别之时,徐稺对茅容说:“替我感谢郭林宗,大树将倒,不是一绳所能拉住的,为什么不赶紧找个安宁之所呢?”后来郭林宗的母亲去世,徐稺去吊唁,放置生刍一束在庐前而去。众人奇怪,不知这是什么意思。郭林宗说:“这肯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诗》不是说:‘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我无德相配。”
“生刍”一词其意有四:
1.鲜草。因其可养白驹,后用作礼贤敬贤之典。
2.指贤人;贤能。
3.指代《诗·小雅·白驹》,以寄寓思友、思贤之心。
4.称吊祭的礼物。
- 扩展阅读
大家想必都知晓“貂蝉”,她与西施、杨玉环、王昭君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但坯子肯定大多数人不会了解这一点——“貂蝉”,其实最初是汉代的一种装饰物。
貂指貂尾;蝉即附蝉,指金质、蝉形,其中:“金”取“坚刚”之寓意,“蝉”取“居高饮洁”之寓意。
貂尾、附蝉合称为“貂蝉”,古代为王公显官或皇帝贵近之臣(侍中、常侍等)的冠饰。以貂尾和附蝉为饰的冠冕,即称为“貂蝉冠”(宋时亦称“貂蝉笼巾”)。
由是,除去本意之外,“貂蝉”有如下五层含义:
1.借指貂蝉冠。
2.借指侍中、常侍之官。
3.泛指显贵的大臣。
4.喻指华丽贵重的衣服。
5.特指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
坯子须得特别提醒大家,当“貂蝉”是指那位美可闭月的尤物时,绝对不能写成“貂婵”、“貂禅”等;唯有“貂蝉”是正确写法,其余皆为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