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翁,No zuo no die
因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显见色衰,赵地的王夫人便成为了他的新宠妃。不过,在为汉武帝所生之次子获封齐王后不久,王夫人即病故,汉武帝对其“窈窕好容”尚未尽兴(性),大感痛惜。
就在汉武帝心怀哀思之际,本文的“头号男主角”——李少翁趁势粉墨登场了。他着意取悦汉武帝,言之凿凿自称擅长招引鬼神的术法,能够为其招徕王夫人的魂灵。
汉武帝本就迷信神仙方术,向往如上古时期的黄帝一般成仙登天,自然对李少翁之言毫不怀疑,在肾上腺素和荷尔蒙的双重刺激下,他急不可耐地命其今晚就作法。
李少翁领旨谢恩,面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心中暗爽道:“不出所料,尽在掌握!”
当天入夜之后,未央宫的空地上扎起了一顶幕帐,李少翁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赤足散发,施施然走了进去。
装模作样地比划了一番,含糊不清地低嚎了数声,李少翁方才一本正经地走出了幕帐,先朝汉武帝毕恭毕敬地施了一礼,然后便煞有介事地又蹦又跳,并尖着嗓子念咒道:“茫茫酆都中,重重金刚山,鬼神遵敕命,急急如律令!”
李少翁作法念咒方毕,原本漆黑的幕帐内赫然亮起烛光,汉武帝远远望去,正有一美人婷婷玉立,其形貌虽影影绰绰,却是神似王夫人。
“爱妃!”汉武帝不觉眯着眼睛呼唤了一声。
幕帐内的“王夫人”当即随声娇躯一颤,只见她时而坐下,时而行走,汉武帝难抑真情流露,一手伸出便欲扑上前去。
李少翁哂然一笑,赶紧出言阻拦道:“阴阳有界,只可远观,若然靠近,魂灵必散!”
汉武帝对此置若罔闻,魂不守舍地继续向幕帐靠近,口中还喃喃自语道:“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
李少翁见汉武帝未被自己方才之言唬住,立时面露惶急之色,无奈只得跪地磕了个响头,其声如若号令,幕帐内随之倏地一暗,光灭影消。
汉武帝竟误以为是自己的天子阳气太盛,这才将王夫人的魂灵冲撞散去,非但没有怪罪李少翁,反而对他大加赏赐、重礼相待,并封其为文成将军。
看完上面这则故事,大家想必心知肚明,所谓招徕魂灵,其实是李少翁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只须先在自己的信徒或者弟子中选出一位形貌与王夫人相近之人(不一定非是女子,男子也未尝不可,美男如玉更妖媚),然后教其藏身于幕帐内依计行事即可。
坯子得提醒一下,咱们现代人认为肤浅可笑的事物,有时在古人看来却神圣庄严——在汉武帝那个年代,人们宥于见识,惮于天威,是很容易为方士的术法所蒙蔽,从而自入彀中的。
可即便趋炎附势,也得行骗有道,如果没有几分真才实学,一味依凭耍手段、撞大运,或早或晚都得露出马脚。伴君如伴虎,下场定然凄惨!
那么李少翁的结局如何呢?
不作死就不会死,李少翁为什么就是不明白!
获封文成将军之后仅仅过去一年多,由于汉武帝愈发频繁地命令李少翁施展术法,而且多为突发奇想,根本不限时不限地,他每每疲于应付,难以避免地会出现瑕疵甚至纰漏。
正因李少翁的术法常常不能如愿应验,汉武帝岂能不大感扫兴,心中既怒且疑,只是暂时隐忍未发。
李少翁每日里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但凡听到有人呼己之名都会不由自主地浑身发抖。长此以往,即便不被汉武帝识破行骗伎俩,他恐怕也会将自己吓死!
贪恋荣华富贵的李少翁可是要钱不要命的主,他自然不会选择见机勇退,于是经过一连数日搜肠刮肚,终于琢磨出了一个奇招,自以为能够一劳永逸地赢取汉武帝的宠信。
李少翁先在一块帛上写些玄而又玄的字句,然后找头牛让其将帛吞到肚里,他自己则主动跑去禀告汉武帝,说掐指算出这头牛的肚子里有天神遗书。
汉武帝马上叫人把牛杀了查看,果然在其肚子里发现那块写着不少字句的帛,晦涩难懂不啻天书。
李少翁自以为得计,全没察觉汉武帝心中犯起了嘀咕:帛上的笔迹感觉并不陌生,似曾相识。
汉武帝佯作喜从天降之态,表面上重重赏赐了李少翁,暗地里却命人调查帛上笔迹来源。不久即有人密报汉武帝,帛上就是李少翁的笔迹,并专门提供了可供比对的实物。
铁证如山,李少翁竟敢欺君罔上,真乃无耻狂徒!但汉武帝之前对李少翁恩遇隆重,未免教世人留下口舌,更为保全自己的脸面,即便怒不可遏,也只是秘密将其处死,并把这件事隐瞒起来。
李少翁的故事到这里本可以终结,可坯子觉得意犹未尽,尚有些有趣的讯息想分享给大家,请千万耐心继续看下去。
话说李少翁被处死后又过了几年,有一位曾与其同师学习的方士名叫栾大,被朝中大臣推荐给了汉武帝。
栾大此人长得高大英俊,能言善辩,口无遮拦,自诩不凡,汉武帝要他谈论神仙术法,其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道:“我可不想如文成将军(李少翁)一般死得不明不白,所以最好还是把嘴闭上!”
汉武帝闻言既愠怒又尴尬,红着脸辩解道:“文成将军只是误食马肝而死的。”
栾大付之一笑,故弄玄虚地为汉武帝演示了斗棋术法,那些黑白棋子竟能按指令在棋盘上互相撞击。其实,不过是利用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借助磁石棋子和带磁钢棒搞的骗人把戏罢了。
可汉武帝信以为真,对栾大的恩遇比过去对李少翁有过之而无不及。
栾大不愧为李少翁的同门师弟,“练剑耍镖”的秉性一脉相承,同样又贱又彪,连最后的结局都如出一辙——术穷败露,为上诛杀!
本文的结尾,坯子想跟大家探讨下“马肝”的秘密——中国自古相传马肝有毒,那么马肝到底有毒还是没毒呢?
坯子本着“绝不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的黄西精神,打着“尽信书,不如无书;唯谨慎,莫犯糊涂”的真理旗号,姑且妄言之。
典籍中对马肝的一些记载
1.司马迁《史记》:“上(汉武帝)曰:‘文成食马肝死耳。’”
2.班固《汉书》:“上(汉景帝)曰:‘食肉毋食马肝……’”
3.司马光《资治通鉴》:“(秦)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
4.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马肝及鞍下肉,旧言杀人。”
5.李时珍《本草纲目》:“(马肝)有大毒。”
6.袁枚《随园诗话》:“韦端己(韦庄)云:‘……食马留肝……”
7.黄元御《金匮悬解》
(1)“春不食肝……为肝气旺,脾气败,若食肝则又补肝,脾气败尤甚,不可救。”
(2)“凡肝脏,自不可轻啖,自死者弥甚。”
(3)“凡肉及肝,落地不着尘土者,不可食之。”
(4)“诸五脏及鱼,投地尘土不污者,不可食之。”
(5)“马脚无夜眼者,不可食之。食骏马肉,不饮酒,则杀人。马肉不可热食,伤人心。马鞍下肉,食之杀人。白马黑头者,不可食之。白马青蹄者,不可食之。马肉、豚肉共食,饱醉卧,大忌。驴马肉合猪肉食之,成霍乱。马肝及毛,不可妄食,中毒害人。”
现代科学对肝脏的认识
肝脏对来自体内和体外的许多非营养性物质如各种药物、毒物以及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具有生物转化作用,通过新陈代谢将它们彻底分解或以原形排出体外,这种作用也被称作“解毒功能”。
某些毒物经过生物转化,可以转变为无毒或毒性较小,易于排泄的物质;但也有一些物质恰巧相反,毒性增强(如假神经递质形成),溶解度降低(如某些磺胺类药)。
综上所述,健康马匹的肝脏,本身应是无毒或微毒,只要经过正确的烹调处理之后,就可以食用。不过,包括马肝在内的动物肝脏,最好还是不要长时间、高密度的食用,偶尔为之、浅尝辄止应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