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俺这里有一座寺,名曰普救寺……南来北往,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水浒传》第七一回:“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
老舍《茶馆》第三幕:“我在这儿监视着,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一定能够得到大量的情报。”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五行八作,就没你这一行。”

某——坯逆翘楚,长揖唱喏。区区不才,请恕斗胆,这便向列位看官解释下“三九五八”的具体含义。
所谓“三九五八”,其实是古代对“三教九流”及“五行八作”的一种统称,既指各行各业的行当本身,同时也涵盖各行各业的从业者。

1.三教九流

三教,指的是中国儒、道、佛这三大传统宗教。
九流之说,源于《汉书·艺文志》,此中将天下学说分为九流十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是为九流,九流以外加上小说家则为十家。
九流可细分为上、中、下三等,有多种不一的说法。

(1)上九流

第一种说法
一流佛祖(释迦牟尼)二流仙(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八仙等等)三流皇帝(真龙天子、封建帝王)四流官(大小官吏)五流烧锅(酒厂,封建时代曾是最大厂家)六流当(当铺)七商(商贾)八客(庄园主)九庄田(农夫。这一说法似是受了道家田园情趣的影响)
第二种说法
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八举九解元。
第三种说法
一佛祖,二仙,三圣贤,四官,五公卿,六相,七僧,八道,九庄田。
第四种说法
一宰相,二尚书,三督抚,四藩臬,五提督,六镇台,七道台,八知府,九知州。
第五种说法
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第六种说法
佛祖、仙、皇帝、官、斗倌儿、秤、工、商、庄田
扩展阅读:斗倌儿
斗,也称斛,是旧时计量粮食的量具。常见的多为口大底小方形木制量具,上口中间有一横梁,便于提起。计量单位十进制,即十斗为一石,十升为一斗。
旧时粮食买进卖出须臾离不开用于计量的斗,职业执斗人作为一种行当,便被百姓俗称为“斗倌儿”。在粮市常见到身背官斗的斗倌儿,为人量粮以收取佣金。
斗倌儿用斗量粮的过程十分有趣:斗放在大笸箩里,卖方将粮倒入斗中装满,斗倌儿手持荡板将斗口粮食荡平。斗倌儿荡粮的手劲儿大有说道。用力立刮,斗里粮少,买主吃亏;荡板斜着用力下压,斗里粮多,买主占便宜。俗话说“荡板有金有银”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斗倌儿手头上有偏有向,常常导致争执。当两人提斗将粮食倒入买方容器的时候,斗倌儿要拉长声音唱着报出斗数。唱斗的时候斗倌儿也能做弊,多报斗数或少报斗数,谓之“滚斗”。
今天随着粮食计量不再沿用斗、石的容量计量方法,斗倌儿随之从360行中淡出,化做渐行渐远的往日记忆,留待有心人感慨和评说。

(2)中九流

第一种说法
一流举子(举人)二流医(医生、郎中、大夫、药房先生)三流风水(风水先生、阴阳先生)四流批(批八字、算命先生)五流丹青(书画)六流相(相士、看相的)七僧(和尚)八道(道士)九琴棋(古琴和围棋,标志文人)
第二种说法
一流秀才二流医(医生),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
第三种说法
一评书,二医,三卜筮(算命),四棋(棋师),五丹青,六仕(兵卒),七横(说客),八义(侠客),九打渔。
第四种说法
一医,二金,三飘行(测字),四推(推算历法),五琴棋,六书画,七僧人,八道士,九星相(观星相定吉凶)。

(3)下九流

第一种说法
一流巫师(画符念咒招神驱鬼的巫师)二流娼(明娼暗娼歌妓)三流大神(以跳唱形式佯做神仙附体来驱灾治病的神巫)四流梆(更夫)五剃头的(挑担走四方的理发师)六吹手(吹鼓手、喇叭匠)七戏子(各类演员)八叫街(乞丐)九卖糖(吹糖人的)。
第二种说法
一流高台(戏子)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剃头理发),五流池子(开澡堂)六搓背,七修(修脚)八配(配种的)九娼妓。
第三种说法
一王八(开妓院),二龟(纵妻卖淫),三优伶(唱戏),四吹(吹鼓手),五大财(耍大把戏),六小财(耍小把戏),七生(理发匠),八盗,九吹灰(卖鸦片)。
第四种说法
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及拐骗)、盗、窃、娼。
第五种说法
打狗、卖油、修脚、剃头、抬食盒、裁缝、优、娼、吹手。
单纯从字面上看,上、中、下三个“九流”合在一起所包含的行当似乎并不多,其实不然,因为每一流的行业名称都包括着很多同行或类似同行的职业,比如下九流第一种说法中第五流“剃头的”,便把修脚的、跑堂的、拉车的,以及按摩、店员、舞女、帮闲等同属服务性行业的均算在内。正因为如此,“三教九流”也用来形容社会上人的复杂。

  • 到了后来,从“三教九流”中自然而然便衍生出了“不入流”一词,其意如下:
    a.是指思想、言谈等不着边际,档次低下。属贬义。
    b.不时髦。
    c.不符合场合的语言装束。
    d.不跟随潮流,很清高。
    e.没有世界观、对世界大势流向不清楚、对人心想法不清楚、行为想法无法让人与世界喜欢或接受。

2.五行八作

(1)五行

第一种说法
车、船、店、脚、牙。
车船店脚牙,是指封建时代的一些工作职位。过去对这五行有过不好的评价,原因是,民间认为这五行是打劫敲锄杠的行当,其中常常有一些杀人越货的坏人和泼皮无赖,所以有“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的俗语。现今社会情况不一样了,故而这种说法早已听不到了。
车:车夫,那时候的车夫经常干一些黑道的勾当,所以不招人待见。
船:和车一样,也是经常河中央给你来点刀削面、馄饨。
店:是指店小二,属于见风使舵之人。
脚:是指的是脚夫,属于以前的搬家公司,但是当时搬家一般还不知道给你搬那里去了呢。
牙:牙行,也叫牙纪,类似于现在的经济行、交易所,经纪人、中介人。也可扩展到人贩子,媒婆等。
第二种说法
车、船、店、脚、衙(衙役,即官府的差人)。
第三种说法
钱行、粮行、丝行、布行、杂货行
第四种说法
盐老大、店小二、堂老三、茶老四、五瓦罐。(即:卖盐的称为盐老大、开店的称为店小二、跑堂的称为堂老三、开茶馆的称为茶老四、卖瓦罐的称为五瓦罐)

(2)八作

第一种说法
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木匠、瓦匠、石匠。
第二种说法
铜器、木器、丝绸、浆麻、腿带、首饰、毡帽、剪锁。

3.三缝,三缸,九老(佬)十八匠

(1)三缝

三缝,即蓑衣缝、劁猪缝、肉缝——蓑衣缝是指专门织蓑衣的;劁猪缝是指劁猪的;肉缝是指刑场后给死人缝接头的。

(2)三缸

三缸,即指染缸、酱缸、酒缸。

(3)九老(佬)十八匠

所谓“九老(佬)十八匠”,乃是中国民间对靠手艺谋生的民间工匠的一个统称。在中国民间,有很多手工艺人、能工巧匠,他们靠自己的一门手艺,有的甚至是独门绝技,走乡串户为人做活儿,以此谋生。
这些艺人的手工技术与乡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大到房屋建筑,小到一针一线,从妇女戴的金银首饰到每个人都要用的锅碗瓢盆,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可以说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们不仅是中国民间的艺人,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可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好多“老(佬)”字号的行当,手工艺人、能工巧匠,已经或正在悄然消逝,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离我们渐行渐远。眼看着那些曾经耀眼的工匠,那些经典的村落,那些精美的器具,连同那些创造者的名字,慢慢地从我们视线里,在人们的一声叹息里消失,悲哀地被时代遗弃,被后人淡忘。我们能做什么?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a.九老(佬)

第一种说法
烧火老(佬)——厨师;
剃头老(佬)——理发师;
补锅老(佬);
修脚老(佬);
阉猪老(佬);
铲磨老(佬)——旧社会用来推粉的大小石磨齿用平了之后洗磨的师傅,农村中传有“铲磨老吃鸡蛋,把我的磨子铲稀烂”之俗语;
柴老(佬)——旧社会专门带着斧子帮大户人家劈柴的师傅;
戗刀磨剪老(佬);
裁缝老(佬)——旧社会带着剪刀、尺子和针线走村串户帮人做衣服的师傅。
第二种说法
阉猪、杀猪、骟牛、打墙、打榨、剃头、补锅、修脚、吹鼓手。
第三种说法
劁猪、补锅、钓鱼、打枪(打猎谋生)、挑脚(又称之为挑老二或背二哥。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数千年历史长河中,运输物资很多时候要靠人力肩挑背驼,那是真正的苦活、累活啊)、杀猪、磨刀、修脚、剃头。
第四种说法
劁猪、骟牛、补锅、剃头、修脚、榨油、打渔、插鳖、磨刀。
第五种说法
剃头、剔脚、结猪、补锅、洗磨、渡船、杀猪、打渔、打铳(举鸟铳打猎谋生,同上面的“打枪”)。
第六种说法
杀猪,阉猪,补锅,磨刀,剃头,剔脚,打渔,渡船,吹鼓。
第七种说法
水中有三老(佬):扑鱼的,插鳖的,划船的。
山中有三老(佬):砍柴的,打猎的,采药的。
村中有三老(佬):唱戏的,吆车的,种田的。

b.十八匠

第一种说法
金银铜铁锡;木瓦窑石漆;雕画弹染篾;“外带”毛箍皮。
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木匠、瓦匠(泥瓦工)、窑匠(扳砖烧窑的师傅)、石匠(打石刻碑的师傅)、漆匠(通常分为两种,一是在田野里膝树上采割生漆的漆匠,二是用生漆漆家具的漆匠)、雕匠(雕龙刻凤的师傅)、画匠(画工师傅)、弹匠(弹花弹絮的师傅)、染匠(染布的师傅)、篾匠(打篾货的师傅)、毛匠(旧社会专门帮穷人用毛草盖房子的师傅)、箍匠(专门箍盆子、水桶等圆货工具的师傅)、皮匠(做皮鞋、皮箱、皮靴等的师傅)。
第二种说法
金匠、银匠、铜匠、鞋匠、皮匠、焊匠、剃头匠、玉匠、画匠、装裱匠、彩子匠、花匠、木匠、铁匠、石匠、泥水匠、泥瓦匠、窑匠。
第三种说法
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石匠、木匠、画匠、皮匠、篾匠、瓦匠、窑匠、漆匠、砌匠、伞匠、弹匠、打油匠、泥水匠 。
第四种说法
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石匠、木匠(又分长木匠,即建房的;方木匠,即打家具的;圆木匠,即做围桶、脚盆的,也称为箍匠;还有锯匠即锯木板的,也称界匠)、雕匠、画匠、弹匠、篾匠、瓦匠、垒匠、鼓匠、椅匠、伞匠、漆匠、皮匠。
第五种说法
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石匠、木匠、画匠、雕匠、弹匠、染匠、皮匠、酒匠、瓦匠、窑匠、榨匠、篾匠、攦匠。
第六种说法
金、银、铜、铁、锡、石、木、雕、画、泥、弹、篾、机、织、瓦、棕、染、漆十八种手艺。

  • 时至今日,中国各地民间还流传着有关于“九老(佬)十八匠”的歌诀,试举几例:
  • “金银铜铁锡,岩木雕瓦漆,篾伞染解皮,剃头弹花晶。”
  • “金银铜铁锡,木石雕画皮,瓦砌油瓷泥,弹花箍桶漆。”
  • “金银铜铁锡,木瓦窑石漆,雕画焗盖(音)篾丝染,茅弹镐箍皮。”

从这些歌诀中不难看出,“九老(佬)十八匠”只是一个总的泛指,旧时传统手工业及商业有“三十六艺,七十二行,一百零八业”之说。
民间最初流传“三缝九老(佬)十八匠”,后因为行业的发展演变为“三缝九老(佬)二十四匠”,被人合称为“三十六艺”或“三十二行”。二十四匠也有说二十五匠,指的是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石匠﹑木匠﹑画匠﹑雕匠﹑皮匠﹑泥瓦匠(也做砖瓦匠,即盖房或砌墙的工匠)﹑绣匠﹑篾匠﹑机匠(即纺织丝棉的工匠,也作织匠)﹑箍匠﹑车匠(即用简易车床车制木器配件)﹑窑匠(即烧陶器﹑瓷器﹑砖瓦)﹑吹响匠(吹鼓手)﹑锣鼓匠﹑漆匠﹑棕匠﹑扎匠(扎纸马)﹑弹匠(弹棉絮)﹑印匠﹑染匠等。
三十六行的论述,见于宋代周煇的《清波杂志》。我国唐代社会的主要行业为“三十六行”,即:肉肆、宫粉、成衣、玉石、珠宝、丝绸、纸、海味、鲜鱼、文房用具、茶、竹木、酒米、铁器、顾绣、针线、汤店、药肆、扎作、陶土、仵作、巫、驿传、棺木、皮革、故旧、酱料、柴、网罟、花纱、杂耍、彩奥、鼓乐、花果等。
徐珂在《清稗类钞·农商类》中说:“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由此可见,“三十六行”是一个虚指数,今天人们常说的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也并非具体数字。事实上,社会行业的分工已远不止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
扩展阅读:棕
棕匠用铁爪子把棕片抓疏松,纺成棕绳子,用棕绳子把棕片连起来制成遮雨的蓑衣或垫床的缟苫(又叫缟件)。高寒山区的穷人还用棕片撬成棕袜子穿在脚上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