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中的中国古代兵器全收录——剑
月圆之夜,紫禁之巅。一剑西来,天外飞仙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剑,古之圣品也,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至尊至贵,人神咸崇。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凶险异常,生而为杀,以道艺精深,遂入玄传奇。
001.轩辕剑
轩辕黄帝所铸之剑。明·李承勋《名剑记》:“《广黄帝本行纪》曰:‘轩辕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题铭其上,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后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
002.夏葛剑
夏禹所铸之剑。明·李承勋《名剑记》:“夏禹铸一剑藏之会稽山腹,上刻二十八宿,又有背面,面文为日月星辰,背记山川。”
003.画影剑 004.腾空剑
颛顼高阳所有之剑。明·李承勋《名剑记》:“《拾遗记》曰:‘颛顼高阳氏有画影剑、腾空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未用时在匣中,常如龙虎啸吟。’”
005.夏启剑
夏禹子帝启所铸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夏禹子帝启,在位十年。以庚戌八年,铸一铜剑,长三尺九寸,后藏之秦望山腹。上刻二十八宿,文有背面,面文为星辰,背记山川日月。”
006.太康剑
启子太康所铸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启子太康,在位二十九年。岁在辛卯,三月春铸一铜剑,上有八方面长,三尺二寸头方。”
007.夹
殷孔甲所铸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岁次甲辰,采牛首山铁,铸一剑,铭曰夹,古文篆书,长四尺一寸。”
008.定光
殷太甲所铸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殷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岁次甲子,铸一剑,长二尺,文曰定光,古文篆书。”
009.照胆
殷武丁所铸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岁次戊午,铸一剑,长三尺,铭曰照胆,古文篆书。”
010.镇岳尚方
周昭王瑕所铸之五剑的合称。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周昭王瑕,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岁次壬午,铸五剑,各投五岳,铭曰镇岳尚方,古文篆书,长五尺。”
011.骏
简王夷所铸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简王夷,在位十四年。以元年岁次癸酉,铸一剑,长三尺,铭曰骏,大篆书。”
012.诫
秦昭王稷所铸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秦昭王稷,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岁次丙午,铸一剑,长三尺,铭曰诫,大篆书。”
013.定秦
秦始皇所铸之二剑的合称。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岁次丁巳,采北祇铜,铸二剑,名曰定秦,小篆书。李斯刻埋在阿房宫阁下,一在观台下,长三尺六寸。”
014.赤霄 015.斩蛇
赤霄剑为汉高祖刘邦早年所得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前汉刘季,在位十二年。以始皇三十四年,于南山得一铁剑,长三尺,铭曰赤霄,大篆书。及贵,常服之,此即斩蛇剑也。”
斩蛇剑为刘邦称帝后所配之剑。晋·崔豹《古今注·卷上·舆服一》:“剑,汉世传高祖斩白蛇剑,长七尺。汉高祖为泗水亭长,送徒骊山,所提剑理应三尺耳。后富贵,则得七尺宝剑,舍旧剑而服之。后汉之世,唯闻高祖以所佩之剑斩白蛇,而高祖常佩此剑,便谓此剑即斩蛇之剑也。”
坯子说:按照崔豹的记述,刘邦斩白蛇起义所用之剑应为三尺,当为赤霄剑。后来称帝后,刘邦舍赤霄剑而配七尺宝剑。由于“后汉之世,唯闻高祖以所佩之剑斩白蛇,而高祖常佩此剑,便谓此剑即斩蛇之剑也”,因此如今一般这样认为,刘邦称帝后佩戴的七尺宝剑可名为“斩蛇剑”。
016.神龟
汉文帝刘恒所铸之三剑的合称。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文帝恒,在位二十三年。以初元十六年,岁次庚午,铸三剑,长三尺六寸,铭曰神龟,多刻龟形,以应大横之兆。帝崩,命入玄武宫。”
017.八服
汉武帝刘彻所铸之八剑的统称。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武帝彻,在位五十四年。以元光五年,岁次乙巳,铸八剑,长三尺六寸,铭曰八服,小篆书。嵩、恒、霍、华、泰山五岳皆埋之。”
018.毛 019.贵
汉宣帝刘询所铸之二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宣帝询,在位二十五年。以本始四年,铸二剑,长三尺,一曰毛,二曰贵,以足下有毛,故为之,皆小篆书。”
020.掘帝剑
汉平帝刘衎掘地所得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平帝衎,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岁次辛酉,掘得一剑,上有帝名,因服之,大篆书。”
021.神胜万里伏
新朝建兴帝王莽所造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王莽,在伪位十七年。以建国五年,岁次庚午,造威斗及神剑,皆炼五色石,为之铭曰神胜万里伏,小篆书,长三尺六寸。”
022.更国
新朝更始帝刘玄所造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更始刘圣公,在伪位二年。自造一剑,铭曰更国,小篆书。”
023.秀霸
东汉光武帝刘秀所得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汉光武秀,在位三十三年。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一剑,文曰秀霸,小篆书,帝常服之。”
024.龙形剑
东汉明帝庄所铸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明帝庄,再位十八年。以永平元年,岁次戊午,铸一剑,上作龙形,沉之于洛水中。水清时,常有见之者。”
025.厌怪金剑
东汉章帝炟所铸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章帝炟,在位十三年。以建初八年,铸一金剑,令投于伊水中,以厌人膝之怪。弘景按:《水经》云:‘伊水有一物,如人膝,头有爪,人浴辄没,不复出。’”
026.山王剑
东汉安帝祜所铸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安帝祜,在位十九年。以元初六年,铸一剑,藏峨眉山,疑山王也。”
027.安汉
东汉顺帝保所铸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顺帝保,在位十九年。以永建元年,铸一剑,长三尺四寸,铭曰安汉,小篆书,后改年号。”
028.中兴
东汉灵帝宏所铸之四剑的统称。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灵帝宏,在位二十二年,以建宁三年,铸四剑,文曰中兴。一剑无故自失,并小篆书。”
029.孟德
魏武帝曹操所得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魏武帝曹操,以建安二十年,于幽谷得一剑,长三尺六寸,上有金字,铭曰孟德。王常服之。”
030.曹芳剑
魏齐王曹芳所铸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齐王芳,以正始六年,铸一剑,常服之。无故自失,但有空匣如故。后有禅代之事,兆始于此,寻为司马氏所废。”
031.刘备八剑
蜀汉刘备所铸之八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蜀主刘备,以章武元年,岁次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剑,各长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一与太子禅,一与梁王理,一与鲁王永,一与诸葛亮,一与关羽,一与张飞,一与赵云。”
032.刘禅剑
蜀汉刘禅所造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主禅,延熙二年,造一大剑,长一丈二尺。镇剑口山,往往人见光辉,后人求之不获。”
033.韩信剑
东吴孙权追赐周瑜。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是南铜越炭作之,文曰大吴,小篆书。又赤乌年中,有人得淮阴侯韩信剑,帝以赐周瑜。”
034.流光
东吴孙亮所铸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孙亮,以建兴二年,铸一剑,文曰流光,小篆书。”
035.孙皓剑
东吴孙皓所铸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孙皓以建衡元年,铸一剑,文曰皇帝吴王,小篆书。”
036.步光
晋怀帝司马炽所造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怀帝炽,以永嘉元年造一剑,长五尺,铭曰步光,小篆书。”
037.五方单符
晋穆帝司马聃所造之五剑的合称。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穆帝聃,以永和五年于房山造五口剑,铭曰五方单符,隶书。”
038.神剑
晋孝武帝司马曜所埋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孝武帝昌明,以大元元年,于华山顶埋一剑,铭曰神剑,隶书。”
039.永昌
宋后废帝苍梧王刘昱所造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废帝昱,以元徽二年,于蒋山顶造一剑,铭曰永昌,篆书。”
040.大梁氏剑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命陶弘景所造神剑十三口的统称。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梁武帝萧衍,以天监二年即位,至普通中,岁在庚子,命弘景造神剑十三口,用金、银、铜、铁、锡五色合为之,长短各依剑术法,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并小篆书。”
041.镇山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所造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道武帝珪,以登国元年,于嵩阿铸一剑,铭曰镇山,隶书。”
042.太常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所造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明元帝嗣,以泰常元年,造一剑,长四尺,铭背曰太常。至真君元年,有道士继天师白,为帝造剑,长三尺六寸,隶书。因改元真君。”
043.昆吾
西戎献周穆王之剑,一为锟铻。明·李承勋《名剑记》:“子顺对魏王曰:‘周穆王时,西戎献昆吾之剑,长尺有咫,炼钢赤刃,用之切玉如泥。’”
044.白虹 045.紫电 046.辟邪 047.流星 048.青冥 049.百里
三国时东吴孙权所藏之六柄名剑。晋·崔豹《古今注》:“吴大皇帝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050.掩日 051.断水 052.转魄 053.悬翦 054.惊鲵 055.灭魂 056.却邪 057.真刚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梁·王嘉《拾遗记》:“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黄帝伐蚩尤,陈兵于此地,掘深百丈,犹未及泉,惟见火光如星。地中多丹,炼石为铜,铜色青而利。泉色赤。山草木皆劲利,土亦刚而精。至越王勾践,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昆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则光昼暗。金阴也,阴盛则阳灭。二名断水,以之划水,开即不合。三名转魄,以之指月,蟾兔为之倒转。四名悬翦,飞鸟游过触其刃,如斩截焉。五名惊鲵,以之泛海,鲸鲵为之深入。六曰灭魂,挟之夜行,不逢魑魅。七名却邪,有妖魅者,见之则伏。八名真刚,以切玉断金,如削土木矣。以应八方之气铸之也。”
058.毫曹(磐郢)
古代名剑。《吴越春秋》:“(越)王以毫曹示薛烛,烛曰:‘夫宝剑五色并见,毫曹暗无光,殒其光芒,其神亡矣’。”;《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客有能相剑者,名薛烛。王召而问之……王使取毫曹。薛烛对曰:‘毫曹,非宝剑也。夫宝剑,五色并见,莫能相胜。毫曹已擅名矣,非宝剑也。’”
059.湛卢 060.纯钧(纯钩、淳钧) 061.胜邪 062.巨阙
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欧冶子所铸之五柄宝剑其四(鱼肠剑归入匕首类)。《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王曰:‘取巨阙。’薛烛曰:‘非宝剑也。宝剑者,金锡和铜而不离。今巨阙已离矣,非宝剑也。’王曰:‘然巨阙初成之时,吾坐于露坛之上,宫人有四驾白鹿而过者,车奔鹿惊,吾引剑而指之,四驾上飞扬,不知其绝也。穿铜釜,绝铁□,胥中决如粢米,故曰巨阙。’王取纯钧,薛烛闻之,忽如败。有顷,惧如悟。下阶而深惟,简衣而坐望之。手振拂扬,其华捽如芙蓉始出。观其釽,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于塘;观其断,岩岩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此所谓纯钧耶?’王曰:‘是也。客有直之者,有市之乡二,骏马千疋,千户之都二,可乎?’薛烛对曰:‘不可。当造此剑之时,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蛟龙捧鑪,天帝装炭;太一下观,天精下之。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吴王阖庐之时,得其胜邪、鱼肠、湛卢。阖庐无道,子女死,杀生以送之。湛卢之剑,去之如水,行秦过楚,楚王卧而寤,得吴王湛卢之剑,将首魁漂而存焉。秦王闻而求之,不得,兴师击楚,曰:‘与我湛卢之剑,还师去汝。’楚王不与。时阖庐又以鱼肠之剑刺吴王僚,使披肠夷之甲三事。阖庐使专诸为奏炙鱼者,引剑而刺之,遂弑王僚。此其小试于敌邦,未见其大用于天下也。今赤堇之山已合,若耶溪深而不测。群神不下,欧冶子即死。虽复倾城量金,珠玉竭河,犹不能得此一物,有市之乡二、骏马千疋、千户之都二,何足言哉!’”
063.龙渊(龙泉) 064.泰阿(泰阿、太哥) 065.工布
欧冶子、干将联合所铸之三柄宝剑。《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楚王曰:‘何谓龙渊、泰阿、工布?’风胡子对曰:‘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欲知泰阿,观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
所谓“丰城剑”,即指龙泉、太阿这两柄剑。《晋书·张华传》;“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外紫气。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伟象,乃要焕宿,因登楼仰观。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大耳。’华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焕遣使送一剑与华,留一自佩。”
066.干将(吴干) 067.莫邪(镆邪、镆铘、莫铘)
干将与其妻莫邪所铸之两柄名剑。《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请干将作名剑二枝。干将者,吴人也;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金铁之精不流,于是干将夫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一说干将、莫邪铸剑,铁汁不流,莫邪投身于炉而成剑。
所谓“雌雄剑”,一是指干将、莫邪的合称。晋·王嘉《拾遗记》载:“昔吴国武库之中,兵刃铁器,俱被物食尽,而封署依然。王令检其库穴,猎得双兔,一白一黄。杀之,开其腹,而有铁胆肾,方知兵之铁为兔所食。王乃召其剑工,令铸其胆肾为剑,一雌一雄。号‘干将’者雄,号‘莫邪’者雌。其剑可以切玉断犀,王深宝之,遂霸其国。”;二是指插于一鞘之双剑,二剑把扁平,剑身一边平,另一边有脊,相合成一剑之形。
068.茂陵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世宗记》:汉昭帝时茂陵人献一宝剑,上铭曰‘直千金,寿万岁’。”
069.倚天 070.青虹(青釭)
魏武帝曹操所有之两柄宝剑。明·李承勋《名剑记》:“《平阳史传》:魏武帝初时有二剑,一曰’倚天‘,一曰’青虹‘。其利断铁如泥,一自佩,一赐夏侯恩。”
071.珠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魏志》:羊侃初为尚书郎,以力闻,魏帝试作武状,侃以手抉殿没指。帝壮之,赐以珠剑,拜征东大将军。”
072.尚方斩马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朱云传》:云奏帝曰:‘愿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头。’”
073.秘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彭宠传》:朱浮对光武曰:‘前吴汉发兵时,大王遗宠以秘剑。’”
074.玉具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冯异传》:赤眉延岑暴乱三辅,以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
075.杨修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文士传》:杨修举孝廉,历丞相府主簿,总知内外事,皆称意。魏文帝以下争与之交好,修以宝剑与文帝,帝佩之,语人曰:‘此杨修剑也。’其重修如此。”
076.西征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晋书》:张轨镇凉州,南阳王模遗轨以帝所赐剑,谓轨曰:‘陇以西征伐,悉心相委,如此剑矣。’”
077.荀勖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世说》:荀勖宝剑直百万,在母锺许。锺会善书,学荀手迹作书与母,取剑不还,后锺起宅遂废。”
078.水心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束皙传》:秦昭王三月三日置酒河曲,见金人捧水心之剑以奉王,曰:‘令君制有西夏。’因此立为曲水。”
079.五丁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蜀小志》:五丁力士遗剑于梓潼县之龙潭,岩间发宝光。”
080.王铎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剑侠传》:唐晋公王铎有千金剑,以获李龟寿。”
081.西河剑器
明·李承勋《名剑记》:“《唐本纪》: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郁跂顿挫,独出冠时,一人而已。”
082.火精
明·李承勋《名剑记》:“《杜阳杂编》:唐德宗将幸奉天,自携火精剑出内殿,吹槛上铁狻猊应手而碎。及乘舆遇夜,侍从皆见上仗数尺光明,即剑光也。”
083.鳞铗星镡
明·李承勋《名剑记》:“《酉阳杂俎》,郑云达少时得一剑,鳞铗星镡,有时而吼。”
084.西蕃宝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宋鉴》:绍兴六年二月,右相都督张浚请御前降西蕃宝剑,给赐有功将士,以为激劝。”
085.古铜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东坡集》:郭祥正遗东坡古铜剑二,坡诗以为谢:‘一双铜剑秋水色,两首新诗争剑铓。’”
086.楚铜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方舆志》:宋供奉官郑文尝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铜剑,文得之,冶铸精巧,非人工所成者。”
087.角巾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剑侠传》:角巾道人脱郭伦于恶少窘辱,郭邀饮为谢,辞去曰:‘吾乃剑侠,非世人也。’掷杯长揖,出门数步,耳中铿然有声,一剑跃出坠地,蹑之,腾空而去。”
088.安定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咸宾集》: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贡异剑,赐以织金文绮,命其酋长立为四部,岁入贡为常。”
089.泽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少仪》曰: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屦,问日之蚤莫。虽请退可也。”
090.桃氏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考工记》:桃氏为剑,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谓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长四其茎长,重七锊,谓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长三其茎长,重五锊,谓之下制,下士服之。”
091.分景剑 092.流黄择精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汉武内传》曰:西王母带分景之剑,上元夫人带流黄择精之剑。”
093.绕指柔
明·李承勋《名剑记》:“《广舆图》曰:扬州兴化平望湖中一剑,屈之首尾相就,识者曰即‘绕指柔’也。”
094.装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一统志》:爪哇国有装剑。”
095.兰子七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列子》云:兰子以技干宋君,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宋君惊异之,赐以金帛。”
096.辟兵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抱朴子》:或以月蚀时,刻三岁蟾蜍喉下有八字者,以血书所持之剑,亦得禁辟五兵之道。”
097.斑剑
明·李承勋《名剑记》:“《文选王文宪集序》:增斑剑六十人。”
098.含光 099.承影 100.宵练
明·李承勋《名剑记》:“《列子》曰:卫周孔其祖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其一曰含光,二曰承影,三曰宵练。”
101.万仞
古代名剑。明·郭子章《蠙衣生剑记》:“西晋寮有旌阳令许逊者,得道于豫章山,江中有蛟为患,旌阳没水投剑斩之,后不知所在,项渔人网得一石匣,鸣击之声数十里,唐朝道王为洪州否刺史,破之得剑一双,视其铭,一有许旌阳字,一有万仞字。”
102.龙剑
刘禹锡《武陵观火》:“晋库走龙剑,吴室荡燕雏。”柳宗元《闻歌》诗曰:“翠帷双卷出顷城,龙剑破匣双月明。”
103.王氏剑
《五代史·冯晖传》:“吾闻王氏剑,天下利器也。”
104.隋刃(浪剑、浪人剑)
《新唐书·南诏传》:“隋刃,铸时以毒药并冶,取迎曜如星者,凡十年用成,淬以马血,以金犀饰镡首,伤人即死。浪人所铸故亦名浪剑。”(注:浪人,指行踪不定之人)
105.玉柄龙
《事物异名录·武器·剑》:“汾阳王(郭子仪)诞日,裨将以父所宝玉柄龙奉之。”
106.青龙剑
唐代名剑。唐·殷成式《酉阳杂俎》:“唐开元中,河西骑将宋青春每阵,常运剑大呼……吐蕃曰:‘尝见青龙突阵而来,兵刃所及,若叩铜铁,谓为神助将军也。”
107.疥痨宾
古代剑名。《唐书·顾彦辉传》:“养子瑶,尤亲信,彦辉以所佩剑号疥痨宾佩之。”
108.飞景 109.流采 110.华铤
三国时代魏国曹丕所造之三剑。三国魏·曹丕《典论》:“昔者周鲁宝赤刀孟劳。楚越称太阿纯钩。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故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其始成也。五色绕炉。巨橐自鼓。灵物仿佛飞鸟翔舞。以为三剑三刀三匕首。因姿定名。以铭其拊。惜乎不遇薛烛青萍也。其三剑。一曰飞景。长四尺二寸。二曰流采。长四尺二寸。三曰华铤。色似彩虹。长四尺二寸。”
111.青霜
古代名剑。此剑之剑光青凛若霜雪,故名。唐·王勃《滕王阁序》:“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112.鸦九剑
唐代铸剑师张鸦九所造之剑。唐。白居易《鸦九剑》诗:“欧治子死千年后,精灵暗授张鸦九,鸦九铸剑吴山中,天与日时神借功。”
113.灵宝剑
古代名剑。宋·沈括《梦溪笔谈》:“钱塘闻人绍,一剑削十大钉皆截,剑无纤迹;用力屈之如钩,纵之铿锵有声,复直如弦。古之所谓灵宝剑也。”
114.裴旻剑
古代利剑。宋·文同:“交柯挥电裴旻剑,乱蔓漓张晓笑。”
115.鞘剑
古代剑名。《元史·何实传》:“实来归,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遂引见太祖,献军民之数帝大悦,赐鞘剑。命从木华黎选弃前锋。”
116.破山剑
《珊瑚钩诗话》:“有农夫耕地得剑,磨洗适市,值贾胡售以百千,未可,至百万,约来日取之。夜归语妻子,此何异而价至。是庭中有石,偶以剑指之,立碎。诘旦,胡人载镪呈,则叹叱曰:‘剑光已尽,不复买。’农夫苦问之。曰:‘是破山剑,唯一可用,吾欲持之破宝山耳。’”
117.折铁宝剑
状似刀,仅一侧有刃,另一侧是背,上有一窄凹槽。剑身中间印有宽凹槽,长3尺4寸3分,重仅1斤4两。《拳剑指南》:“状极古雅,有刚柔力,能弯曲自如。单双手持之,无往不利。此是古大将所用折铁宝剑。”
118.断蛇 119.燕支 120.蔡愉 121.属镂 122.干胜 123.墨阳
此六种均为《广雅·释器》所载之古代名剑:“断蛇、鱼肠、纯钩、燕支、蔡愉、属镂、干胜、墨阳,并称名剑。”
124.时耗
古剑名。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阖庐冢 ,在阊门外……扁诸之剑三千,方圆之口三千,时耗、鱼肠之剑在焉。”
125.扁诸
古剑名。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方阵而行。”《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阖闾以‘鱼肠’为不祥之物,函封不用,筑冶城於牛首山,铸剑数千,号曰‘扁诸’。”一说“扁诸”当作“偏诸”,谓剑饰,非剑名。见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糸部》“绦”、朱起凤《辞通·六鱼》“偏诸”条。
126.长扬剑
春秋时代晚期的钢剑。因1976年4月考古者发掘长沙“长扬六十五号”墓时出土,故得名。为我国被发现的第一柄古代钢剑。此剑茎长7.8厘米,身长30.6厘米,宽2-2.6厘米,脊厚0.7厘米。
127.轻吕
古代名剑。《逸周书·克殷》:“武王答拜。先入,适王所,乃施射之,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典钺。”
128.吴王光剑
古剑名。为春秋时期吴国君至光所用。安徽南陵县出土文物。剑通体长50厘米,茎为圆柱形,有二道环棱形箍。剑身有脊,近腊处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光自乍(作),用剑以战戍人。”
129.吴王夫差剑
古剑名。为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夫差所用。河南辉县出土文物。剑通体长59.1厘米,剑身宽厘米。剑身上有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夫差自作其之用。”
130.吴越剑
战国时吴国贵族使用过的青铜剑。《周礼·冬官》:“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手其他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131.永用剑
古代名剑。《拳剑指南》:“永用剑是铜质铸,为古吴季子之子逞之佩剑……此剑式样颇小,度为古代佩持之手剑。”此刻全长一尺五寸六分,重为一斤六两,剑柄较短。
132.伍子胥剑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所带宝剑。清·俞越《茶香室三钞·伍子胥剑》:“伍子剑,在澹台潮中,长五尺许,有伍子胥,时浮水面,人取之必病,弃之好安。”
133.属镂(属卢、属鹿、属娄、独鹿、必卢)
古代名剑。《左传·鲁哀公十一年》载有:“吴王夫差赐伍子胥属镂自刎”事。《吴越春秋》作“属卢”;《广雅·释器》作“属鹿”;扬雄《太玄赋》作“属娄”;《荀子·成相》作“独鹿”;有时也作“必卢”。
134.越王勾践剑
古剑名。为春秋越国君主勾践所用。湖北江陵县望北一号墓出土。剑通体55.7厘米,剑身宽4.6厘米,剑柄长8.4厘米。上有铭文,曰:“越王鸠浅自作用剑。”鸠浅即勾践。
135.越州勾剑
指春秋时越王朱勾之宝剑。湖北省荆门市子陵岗发掘出五百多件东周至东汉时期的重要文物。其中越王州勾剑尤为珍贵,是继越王勾践剑之后出土的又一件兵器国宝。这把剑通体长56.2厘米,以篆文铸成的铭文“越王州勾自作用剑”清晰而精美,可与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媲美。
136.鹿卢剑
古剑名。鹿卢剑是历代秦王的宝剑,它是王权的象征。在历代传说与文学戏剧中鹿卢剑又以背手剑、秦王剑、宇宙锋等名字出现。《宋书·符瑞志》:“宋太宗为徐州刺史,出镇彭城,昭太后赐以大珠,鹿卢剑,此剑是御服,占者以为嘉祥。”;《玉台新咏·日出东南偶行》:“腰间鹿卢剑,可直千万馀。”;程琰补注引《汉书·隽不疑传》注:“古长剑首以玉作井鹿卢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莲花初生未敷时。今大剑木首,其状似此。”;唐·皇甫曾《赠老将》诗:“鹿卢剑折虬髯白,转战功多独不侯。”清·赵翼《赠李莪洲孝廉》诗:“急装足裹豪猪鞾,奇服腰悬鹿卢剑。”郭沫若《高渐离》第一幕:“可超而越屏风浅,可负而拔鹿卢剑。”清 ·曹寅《题启南先生莫斫铜雀砚图》诗:“粉身何惜鹿卢碎,渴笔恐辱屠沽儿。”
137.随侯剑
古代剑名。《汉书·郊祀记》:“又以方土言,为随侯剑,宝玉、宝璧、周康宝鼎,立四祠于未央宫中。”
138.曹操对锋利刃
刀式古剑。剑背贴护手处有篆文“曹操对锋利刃”,故名。剑身长三尺二寸四分,宽约一寸二分,重一斤七两,贴护手处铸有三朵小花。剑镦与护手皆嵌银精铸,其柄与护手均似刀形。1918年,山东济宁西关古墓中出土。
139.棠溪
古代名剑。因战国时期棠溪(今河南舞阳县西南)地方出利剑。故以之名剑。《楚辞·九叹·怨思》:“执棠溪以刜蓬兮,秉干将以割肉。”;刘勰《新论》:“棠溪之剑,天下之铦也。”;《战国策》:“韩卒之剑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宛冯、龙泉、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鸿雁,当敌於甲盾耳。此天下名器也。”亦作剑的代称。
140.杨家山铁剑
我国现存最早的铁剑。系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后期墓出土文物。剑通体长38.4厘米,剑宽2-2.6厘米,剑脊厚0.7厘米。
141.七星剑
古代名剑。剑身近柄处饰有北斗七星文,故名。《吴越春秋》:“伍子胥过,解剑与渔夫曰:‘此剑中有北斗七星文,其值百金。’”
142.驳犀方具剑 143.金错把刃剑
《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二》:“谢承《后汉书》曰:延熹中,诏应奉曰:‘蛮夷叛逆作难,积恶放恣,镬中之鱼,火炽汤尽,当急焦烂,以刷国耻。朝廷以奉昔守南土,威名播越,故复式序重任,奉之兴废期在于今。赐俸钱十万,驳犀方具剑、金错把刃剑、革带各一,奉其勉之。’”
144.駮犀具剑
《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二》:“《东观汉记》曰:冯石袭母公主封获嘉侯亦为侍中,稍迁卫尉,能取悦当世,为安帝所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数日,赐駮犀具剑、紫艾绶、玉玦各一。”
145.骇犀剑
《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二》:“《东观汉记》曰:光武有骇犀之剑,以赐陈遵。”
146.班剑
有纹饰的剑。或曰以虎皮饰之。班,通“ 斑 ”。 汉制,朝服带剑。晋易以木,谓之班剑,取装饰灿烂之义。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
《南史·张敬儿传》:“(敬儿)既得开府,又望班剑。语人曰:‘我车边犹少班兰物。’” 唐李白《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罗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剑虎士,森乎翠幕之前。” 宋高承《事物纪原·旗旐采章·班剑》:“本汉朝服带剑,取五色班阑之义。《开元礼义纂》曰:汉制,朝服带剑,晋代之以木,谓之班剑,宋齐谓之象剑。”
147.王子乔剑
《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三》:“《世说》曰:王子乔墓在金陵。战国时,人有盗发之者,睹无所见,惟有一剑停在空中。欲进取之,剑作龙鸣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径飞上天。”
148.玉头剑
《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三》:“张敞《晋东宫旧事》曰:太子仪饰有玉头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