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宗:发汗之最——麻黄
麻黄一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自从汉代《伤寒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都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

歌诀:麻黄辛温,发汗力强,平喘利水,虚证勿尝。

第二宗:清热之最——石膏
石膏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的矿石,别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等。生用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煅用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石膏为清解气分实热的要药,凡热在气分而见壮热汗出、烦渴、脉来洪大者,都可用寒凉的石膏以清热泻火。

歌诀:石膏大寒,清肺胃火,烦渴喘咳,昏狂均可。

第三宗:泻火之最——黄连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南黄连的干燥根茎。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毛茛科植物黄连,一般习称“味连”,又名川连、鸡爪连、鸡爪黄连、光连等。
三角叶黄连,一般习称“雅连”,又名峨嵋连、嘉定连、刺盖连等。
峨嵋野连,又名凤尾连,产量极小,但一般认为品质最优。
云南黄连,一般习称“云连”,又名峨嵋连、嘉定连、刺盖连等。

歌诀:黄连苦寒,除泻消痞,明目疗疮,平呕止痢。

第四宗:凉血之最——犀角
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又名独角犀)、爪哇犀(又名小独角犀)、苏门犀(又名双角犀)等的角,是一味清营血、解热毒的名贵药物。
我国自古就有犀牛的,但是因为种种缘故,已经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灭绝,目前在世界上也属于濒危野生动物。由于我国1981年4月8日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以出于保护需要,卫生部根据《国发(1993)39号 国务院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的精神,取消了犀牛角的药用标准,并从1993年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删除了犀牛角的内容。
目前在医疗上常用价廉的水牛角以代犀角,虽然两种角都含胆甾醇,但犀角尚含微量的其他甾醇、碱性肽类的组成氨基酸;犀角有天冬氨酸,而水牛角无之;又犀角所含胍类较水牛角为少。

歌诀:犀角咸寒,清心解毒,谵妄惊狂,斑疹吐衄。

  • 坯子说

谵妄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无章、没有目的、注意力无法集中。通常起病急,病情波动明显。该综合征常见于老年患者。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觉醒度改变、感知觉异常、日夜颠倒。
吐衄(nǜ):吐,消化道出血自口中出也;衄,肺、气管等处出血自鼻中出也。吐衄指的自口鼻处涌现的内出血症状。和口鼻局部的上火、炎症出血有所区别。
第五宗:开窍之最——麝香
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之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别名遗香、脐香、心结香、当门子、生香、麝脐香、四味臭、元寸香、臭子、腊子、香脐子等。
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麝香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要特别注意的是,麝香有破血化淤功效,无论内服或外用均能堕胎,故孕妇禁用。另外,麝香在我国是不允许出境的。

歌诀:麝香辛温,芳香关窍,活血通经,肿痛莫少。

第六宗:补气之最——人参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其叶也入药,叫参叶。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称“白糖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称“红参”。
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别名有人街、鬼盖、黄参、玉精、血参、土精、地精、金井玉阑、孩儿参、棒锤、神草、百草之王、百尺杵、海腴等。

歌诀:人参微温,益血生津,大补元气,增智安神。

第七宗:补阳之最——鹿茸
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之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
鹿茸的别名为斑龙珠,是一种贵重的中药,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等有疗效。

歌诀:鹿茸甘温,补肾壮阳,生精益血,筋骨能强。

第八宗:温里之最——附子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等。
凡药性温热,能祛除里寒,扶助阳气的药物,叫做温里药。附子的作用正是温经散寒,能通十二经络,能使阳气外达,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歌诀:附子辛热,回阳救急,补火散寒,驱风逐湿。

第九宗:退黄之最——茵陈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茵陈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歌诀:茵陈微寒,专治黄疸,湿热郁蒸,服之皆散。

第十宗:安神之最——酸枣仁
酸枣仁,别名:枣仁、酸枣核、山枣仁、酸枣、酸枣核、酸枣子、棘仁、棘实、棘刺实、樲仁、樲枣仁、樲枣实、野枣仁、山酸枣仁、调睡参军、刺酸枣等。由鼠李科乔木酸枣成熟果实去果肉、核壳,收集种子,晒干而成。
酸枣仁含有生物碱、多种氨基酸和金属元素等成分,能起到宁心安神、补中养肝、敛汗等作用,对虚烦不眠、惊悸怔忡、体虚自汗等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歌诀:酸枣仁平,补肝宁心,安神敛汗,除烦生津。

补充: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朱砂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别名丹粟、丹砂、朱丹、赤丹、汞沙、真朱、光明砂、辰砂等。
重镇安神是治疗学术语中所指的一种安神法——用金石质重药物治疗心神不宁的方法。多同于治疗惊狂、失眠、怔忡、心悸等症。

歌诀:朱砂微寒,镇心安神,解毒清热,多服伤人。

第十一宗:驱虫之最——使君子
使君子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别名留求子、史君子、五梭子、索子果、冬均子、病柑子、壳君子等。
使君子杀虫消积,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以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病证)等。

歌诀:使君子温,驱蛔蛲虫,健运脾胃,消积有功。

第十二宗: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藿香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地上部份。前者习称“广藿香”,主产于广东、台湾等地;后者习称“土藿香”,全国各地均产。
藿香化湿醒脾,辟秽和中,解暑,发表,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呕吐、泄泻、暑湿、发热恶寒、恶寒发热、胸脘满闷等症。

歌诀:藿香微湿,止呕和中,理气开胃,化浊神功。

第十三宗: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茯苓的别名有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等。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歌诀:茯苓甘平,渗湿利尿,补益心脾,安神莫少。

第十四宗:降气之最——沉香
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之功效。常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南方草木状》:蜜香、沉香、鸡骨香、黄熟香、栈香、青桂香、马蹄香、鸡舌香,案此八物,同出于一树也。交趾有蜜香树,斡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钦取香,伐之经年,其根斡枝节,各有别色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其根为黄熟香;其斡为栈香;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其根节轻而大者为马蹄香;其花不香,成实乃香,为鸡舌香。珍异之木也。

歌诀:沉香微温,降气温中,助阳暖肾,平逆有功。

第十五宗:止血之最——三七
三七,主产于云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
别名有田七、滇七、参三七、汉三七、山漆、金不换、血参、佛手山漆、田三七、田漆、滇三七、盘龙七等。
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歌诀:参三七温,止血行瘀,消肿定痛,内服外用。

第十六宗:补阴之最——女贞子
女贞子,别名女贞实、冬青子、蜡树、鼠梓子、爆格蚤、白蜡树子等,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
女贞子是一味补肾滋阴、养肝明目的中药,可治肝肾不足、头晕耳呜、头发早白及两目昏糊等病症。

歌诀:女贞子凉,阴虚可服,滋肾补肝,清热明目。

第十七宗:理气之最——枳实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脏器下垂。

歌诀:枳实微寒,沉降破气,导滞消痰,宽胸除痞。

第十八宗:疏肝之最——郁金
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
郁金的别名为玉金、马蒁、毛姜黄等。

歌诀:郁金性寒,能解郁结,凉血清心,行气破血。

第十九宗:活血之最——丹参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别名红根、大红袍、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紫丹参、亦参、木羊乳、逐马、山参、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红参、烧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子根、蜜罐头、朵朵花根、蜂糖罐、郄蝉草、奔马草、长鼠尾草、赤参、精选酒壶根等。
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歌诀:丹参微寒,活血通经,凉血消肿,除烦清心。

第二十宗:补血之最——当归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别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归、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薜、山蕲、白蕲、文无等。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

歌诀:当归性温,补血活血,行气散寒,润肠莫缺。

第二十一宗:补脾之最——山药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干燥根茎,又称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藷藇、署预、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几草、藷、山藷、延草、王芋、薯药、淮山药、蛇芋、野山豆、山板术、白苕、九黄姜、野白薯、扇子薯、佛掌薯、白药子、薯、山薯、王薯等。
山药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

歌诀:山药甘平,益气养阴,步脾肺肾,固涩生津。

第二十二宗:清痰之最——贝母
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因其形状得名,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别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歌诀:贝母微寒,除烦消热,润肺化痰,解毒散结。

第二十三宗:祛风之最——独活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别名独摇草、独滑、长生草、胡王使者、川独活、肉独活、资丘独活、巴东独活、香独活、绩独活、大活、山大活、玉活等。
独活祛风除湿,痛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要洗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

歌诀:独活微温,除湿散风,伏风头痛,腰膝痹痛。

第二十四宗:止咳之最——杏仁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的干燥种子,分为甜杏仁和苦杏仁,别名有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杏、甜梅等多种。
苦杏仁苦降温散,且具毒性,多用于感冒喘咳、痰多之证;甜杏仁甘平润肺,毒性较小,适用于虚劳喘咳、肠燥便秘等证。

歌诀:杏仁性温,润燥下气,解肌行痰,喘咳便秘。

第二十五宗:清热解毒之最——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所谓“带初开”,可理解为“待初开”,就是花瓣还合拢在一起,没有开放但是即将开放的那种状态)
金银花的别名有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忍冬、金银藤、银藤、二色花藤、二宝藤、右转藤、子风藤、鸳鸯藤、忍冬花、鹭鸶花、苏花、金花、金藤花、双花、双苞花、山金银花、土忍冬、土银花等。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歌诀:银花甘寒,善清疮毒,温热能除,下痢可服。

第二十六宗:润下之最——郁李仁
郁李仁为蔷薇科植物郁李、欧李、榆叶梅、长梗扁桃等的干燥成熟种子,其中前二种习称“小李仁”,最后一种习称“大李仁”。
郁李仁的别名还有郁子、郁里仁、李仁肉、山梅子等。其性平,味苦、甘,有润肺滑肠,下气利水的功效,能治疗大肠气滞,燥涩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肿,四肢浮肿,脚气等症状。

歌诀:郁李仁平,润燥通便,下气利水,退肿亦善。

第二十七宗:涌吐之最——藜芦
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以根及根茎入药,能催吐、祛痰、杀虫,主治中风痰壅、癫痫、喉痹等;外用治疥癣、恶疮、杀虫蛆。
藜芦的别名有黑藜芦、山葱、大叶藜芦、棕包头、人头发、七厘丹、葱苒、葱葵、丰芦、蕙葵、公苒、梨卢、葱菼、葱白藜芦、鹿葱、憨葱、旱葱、山棕榈、山白菜、芦莲,药蝇子草、山苞米、毒药草等。

歌诀:藜芦性寒,能吐风痰,治疮杀虫,喉痹癫痫。

第二十八宗:止痛之最——延胡索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别名玄胡素、元胡、延胡、元胡索等。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歌诀:延胡索温,活血利气,瘀滞能除,止痛最宜。

第二十九宗:生津之最——石斛
石斛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别名林兰、禁生、杜兰、石蓫、悬竹、千年竹、吊兰、金钗花、千年润、黄草、吊兰花等。
石斛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之功效。常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歌诀:石斛微寒,养胃生津,滋阴解渴,虚热能清。

第三十宗:温痰之最——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别名三叶半夏、三叶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止叶老、地文、水玉、守田、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和姑、蝎子草、地珠半夏、麻芋果、泛石子、地鹧鸪、地茨菇、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鸹头、老鸹眼、捉嘴豆子、地巴豆、无心菜根、天落星、老鸹眼、麻芋子、地雷公、老瓜蒜、狗芋头、珠半夏、裂刀菜、麻草子等。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歌诀:半夏半温,止呕降逆,燥湿化痰,消痞散结。

第三十一宗:平肝之最——羚羊角
羚羊角为雄性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赛加羚羊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极危(CR),严禁狩猎。分布于新疆西北部的边境地区。
羚羊角具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热痉厥,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歌诀:羚羊角寒,泻火明目,息风定惊,散血解毒。

第三十二宗:辛凉之最——薄荷
薄荷,土名叫“银丹草”,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的干燥全草或叶,别名蕃荷菜、菝蔺、吴菝蔺、南薄荷、猫儿薄苛、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花、野薄荷、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等。
薄荷是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歌诀:薄荷辛凉,宣散风热,透疹避秽,解郁莫缺。

第三十三宗:峻下之最——巴豆
巴豆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别名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巴菽、刚子、老阳子、猛子仁、巴果、巴米、双眼虾、红子仁、豆贡、毒鱼子、銮豆、贡仔、巴仁、巴贡、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等。
巴豆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有助于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寒邪食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水肿腹大、痰饮喘满、喉风喉痹、痈疽、恶疮疥癣。有小毒,须慎用。

歌诀:巴豆辛热,泻下峻烈,寒积能除,水肿可决。

第三十四宗:毒性之最——砒霜
砒霜为砒石经升华而得的精制品,劫痰截疟,杀虫,蚀恶肉。治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梅毒,痔疮,瘰疬,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肉不脱。
补充说明:砒石
信石,原名“砒石”,别名砒黄、信砒、人言等,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市售信石分红信石及白信石二种,但白信石极少见,故主要为红信石,其加工制品为砒霜。该品的原矿物主要为砷华,但也有用毒砂(硫砷铁矿,FeAsS)或雄黄加工制造而成的。

歌诀:砒石大毒,去腐之物,平喘除痰,止痢截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