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听人言“斩楼兰”,有谁懂其真内涵
自从汉武帝派遣张骞凿空西域之后,往来陆上丝绸之路的商旅络绎不绝,大汉使团也是相望于道,一年中至少可达十余批。
在大汉往来西域的要冲大路上(今新疆罗布泊西),有一小国名为楼兰,户不满两万、兵不足三千,土地多沙卤甚贫瘠,其百姓原本生活困苦,需要依靠在附近国家寄种田地、购买粮食等方式才能勉强裹腹。随着大汉开通陆上丝绸之路,楼兰通过玉石、兵器等贸易获利颇丰,这才逐渐富裕并强盛起来。
不知“饮水当思源,知恩应图报”也就罢了,楼兰王许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野心膨胀妄自尊大,以大汉使团频繁过境动摇国本、劳民伤财为可笑借口,不惟屡次派兵攻劫,更明目张胆地引导匈奴骑兵残杀。
汉武帝盛怒反击,由此俘虏楼兰王有两回:
第一回,匈河将军赵破奴派属下率轻骑七百人直取楼兰,几乎兵不血刃地生擒楼兰王。
第二回发生在楼兰王向大汉纳贡称臣之后,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开始协助匈奴截击大汉使团。杀鸡焉用宰牛刀,汉武帝仅仅派遣屯兵玉门的军中执法官任文从小路奇袭,便再次轻松生擒楼兰王。
楼兰王随即被押解进京,面见汉武帝时振振有词且恬不知耻地为自己辩解脱罪。他哭诉楼兰是个小国,夹在大汉和大匈奴之间惶惶度日,为了保国安民也只能像株墙头草随风左右摇摆。
汉武帝闻言笑而不语,懒得多费口舌,为了确保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还是顾全大局地将楼兰王礼送归国。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两面三刀的楼兰王一命呜呼了。楼兰其后继位过几代新王,与大汉的关系非但没有多少改善,反而各执一词、小冲突不断。公平地讲,大汉确有理亏之处,但历代楼兰王反复无常,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才是造成两国间军民积怨日深的主因。
李广、霍去病、卫青……随着汉武帝时期的名将一一故去,大汉国威略显暗淡。
娟娟细水长流,青山难挡神游。时势若不造英雄,英雄自当造时势。
傅介子,北地义渠(今甘肃庆阳西南)人,少时好读书,年方十四曾扔掉木简,慨然立志道:“大丈夫应当在西域等极远之地建功立业,怎么能甘心在国内的安乐窝做个散漫的儒生呢!”
于是,傅介子弃觚投军,很快被提升为官。在军中每每听闻楼兰王斩杀汉使、劫掠边民,傅介子隐忍不发,心中立誓有朝一日必亲赴西域扬我大汉国威。
到了汉昭帝元凤年间,任职骏马监的傅介子终于有了机会一展抱负,他孤身为使前往大宛的请求获得了恩准。
正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傅介子之所以出使大宛,主要目的是为了能顺道亲持汉昭帝国书前往训诫楼兰王莫要不知收敛,否则必自食恶果。
在进入楼兰境内之后,傅介子乔装为游学士子,暗中调查各处风土人情、道路交通和军事部署。等到一切了然于胸,才亮明自己的汉使身份。
接见傅介子的时候,楼兰王已经喝得有些醉眼朦胧,他打着酒嗝轻蔑问道:“下站者何人啊?”
傅介子不卑不亢,正色回道:“大汉使者傅介子!”
“哦……原是小小汉使!嘎嘎嘎!”楼兰王哂笑了几声,仰头眯眼又傲然问道:“你来我楼兰所为何事啊?莫非真以为自己脖颈够硬,难道比我匣中宝剑还要锋利不成?”
傅介子闻言不怒反笑,泰然自若道:“曲士不可以语道,井蛙不可以语海!”
“呃……”楼兰王皱了皱眉,似乎一时不解傅介子所言何意,为了掩饰窘态,干脆把眼一瞪,呵斥道:“你敢笑我楼兰无海!”
傅介子面上鄙夷之色一闪而逝,他一步向前,义正言辞地历数各代楼兰王罔顾大汉善意与涵忍,为人行事背信弃义、居心叵测。
一语言罢,楼兰王犹在愕然发怔,显然不曾料想傅介子竟敢当面斥责自己。俄顷方回过神来,不过虽气急败坏却无言以对。
傅介子这时转身背过楼兰王,右臂上举虚指向天,故作高深道:“我既敢孤身来此,岂非安如泰山,以策万全!我大汉铁骑百万,只待我袖中令箭一发,便可顷刻踏平楼兰!”
楼兰王为傅介子的大义凛然所震慑,当即直身改容,表示愿意服罪迁善,并将匈奴使者刚刚离开楼兰的消息透露出来。
傅介子就势谢过楼兰王,疾行离开赶往龟兹。他随机应变虚实结合,不惟使得已经倒向匈奴的龟兹王重新臣服大汉,更借刀杀人格斩了正滞留在此饮宴作乐的匈奴使者。
待到通好大宛事毕,傅介子特意重返楼兰,买通楼兰王左右亲信,在其国内暗中散布大汉铁骑已经撤军回国的假情报。楼兰王虽然半信半疑,但已无力轻举妄动,终究一时被傅介子蒙在鼓里而不自知。
傅介子顺利回京,如实奏明出使的详情,汉昭帝自然龙颜大悦,下诏任命他为中郎,晋升平乐厩监。
辅政大将军霍光尤为欣赏傅介子,亲自询问他西域诸国最近有无异常动向。
傅介子略一思忖便沉声静气回道:“在匈奴威逼利诱之下,西域虽有三两小国屡犯我大汉国威,但大体臣服依旧。不过,近年来楼兰王反复无常变本加厉,虽大诫而小惩,岂能以儆效尤!”
“傅中郎有何良策教我?”霍光又诚恳问道。
傅介子早就未雨绸缪,当即雀跃而起,慨然自荐道:“楼兰王桀骜自恃,疏于戒备,我已成竹在胸,愿效法专诸刺王僚,只须近身雷霆一击,必可将其诛杀!”
“君言壮哉,必定不辱使命,扬我大汉国威于楼兰!”霍光不觉连声赞叹,稍后与傅介子又详细谋划一番,并无发现任何疏漏不妥,这才择日奏请汉昭帝并获得恩准。
傅介子依旧作为汉使一骑当先,两名百战勇士作为护卫紧随其后,此外尚有若干兵士驾车满载金银珠宝同行。
很快径到楼兰国,一行在馆驿住下,傅介子大造声势,言称此次奉命出使西域,只在将满载的金银珠宝尽数赏赐给亲近大汉的外邦贤王。
楼兰王即便再刚愎不逊,也已明白自己上次中了傅介子的空城计,只是碍于颜面,不肯说破罢了。
此番傅介子率使团又来楼兰,重新将楼兰王强压在心的愤恨勾起。不过,由于傅介子公开宣称了来意,使得楼兰王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杀人夺宝,只得推说国事繁忙,暂时避而不见,私下却酝酿毒计。
傅介子岂会不知楼兰王的如意算盘,他见招拆招,呼呼喝喝、大模大样地收拾行李,佯装马上要离开楼兰。
这下楼兰王果真沉不住气了,派来一名翻译探问实情并假意挽留。傅介子将计就计,拉过那名翻译故弄玄虚地耳语道:“其实我大汉天子只想把这些金银珠宝都赏赐给楼兰王,可他始终不肯见我,我只好离开继续向西到别的国家去了。”言罢,亲自取出一件金丝锦衣送给那名翻译权做谢礼。
那名翻译不敢耽搁,赶紧回报楼兰王并献上金丝锦衣。
楼兰王见到金丝锦衣不由双眼放光,心想道:“傅介子对我派去的一名小翻译都出手如此阔绰,看来所言非虚。如果就这么放他离开,就真的太亏了啊!”
“也罢,先见见傅介子,起码将金银珠宝诓骗过来再说!”楼兰王很快打定了主意,于是命人请傅介子进宫来见。
既然一切尽在掌握,傅介子即刻实行后续计划:取出一袋金币揣在自己怀中,招呼那两名百战勇士抬着一口看似沉甸甸的宝箱,随他一道出门而去。
不多时来到楼兰王的王宫门前,傅介子取出怀中口袋,散尽金币遍赏守门护卫。
这些护卫见钱眼开喜不自胜,都以为那口宝箱内必是献给国王的财物,根本就没敢打开,对傅介子等三人也只是应付差事般草草检查一番就放行了。
见到楼兰王之后,傅介子先是痛心疾首地大礼谢罪,然后天花乱坠般恭维逢迎,好一番巧言令色,直哄得对方冰释前嫌,喜笑颜开。
楼兰王毫无戒心,于是大摆宴席款待傅介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傅介子眼见时机成熟,便借斟酒之际对楼兰王悄声言道:“我带来的宝箱内有一件稀世珍宝,敢请大王屏退左右,以免被那些庸俗之辈玷污。”
醉醺醺的楼兰王闻言大感兴趣,随即命所有无关人等退出殿外,傅介子趁势教自己那两名百战勇士抬着宝箱过来。
傅介子搀扶着楼兰王走到宝箱前,神色骤然一变。那两名百战勇士心领神会,缓缓开启宝箱。
傅介子见状便猛地一推楼兰王,促其转过身来,自己退开一步躬身施礼,煞有其事道:“我大汉天子诏命天下。”
“什么……”楼兰王打了个趔趄,颇有些不满。
“楼兰犯汉,其王必死!”随着傅介子一声暴喝,两柄刀刃直透出楼兰王的前胸。
原来,那两名百战勇士取出早就藏于宝箱内的利刃,同时出手雷霆一击,楼兰王连声惨呼都不及发出,便当场立毙。
此时的傅介子虽壮气满胸而神色不变,他拔出其中一柄利刃将楼兰王头颅斩下,提在左手站起身来,随即招呼那两名百战勇士向外走去。
傅介子比寻常步行略快,边走边厉声喝道:“傅介子不辱使命,楼兰王已被我等斩杀!我大汉铁骑业已兵临城下,楼兰官民无罪,请不必惊慌。但有谁敢轻举妄动,杀无赦!”
楼兰王的王宫内外就此乱作一团,都只顾各自逃命去了,傅介子安然返回馆驿,率领使团从容返京。
傅介子手捧装载楼兰王头颅的木匣参与朝会,将“斩楼兰”的全部过程娓娓道来,满朝文武群情激昂,纷纷点头称赞。
“楼兰王实为匈奴走狗,屡次派兵抢掠并杀戮大汉及西域诸国使团,罪恶昭彰,天理不容。平乐厩监傅介子持节奉命,一举诛杀楼兰王,以直报怨,功在千秋。”汉昭帝于是将楼兰王的罪行昭告天下,并将其头颅悬挂北门城楼上,同时敕封傅介子为义阳侯,那两名百战勇士及其他随行人员也都各自论功行赏。
为了震慑原楼兰王的势力,替天行道,王死国灭,汉昭帝自此改楼兰国名为鄯善。
为了安抚楼兰官民,又改立原楼兰王的弟弟为新王,将一名美貌的宫女赏赐给他作夫人,由丞相率百官送至横门以外,并派精兵良将护卫,用极为隆重的仪仗礼送归国。
傅介子“斩楼兰”的壮举代代相传,流芳百世,后辈引为典故,用以比喻杀敌建功立业。
唐·杜甫《忆昔二首》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如果说,汉武大帝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其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那么,傅介子便是一位华夏中华大汉民族之不朽精神的执行者、继承者。
斩楼兰,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或一个行动,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中国不可欺,大汉不容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