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究竟有几个“食其”
唐·胡曾《咏史诗·田横墓》:古墓崔巍约路岐,歌传薤露到今时。也知不去朝黄屋,只为曾烹郦食其。
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汉祖吕氏,食其在傍。秦皇太后,毐亦淫荒。
“食其”拆字小解
食,念yì,只用于人名。
其,念jī,释义有四:
1.语气词,表示疑问。
《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2.通“諅”,而“諅”古又同“諆”。谋划。
3.表示周年的意思。
《墨子·非儒上》:丧父母,三年其后,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
《管子·轻重戊》:左右伯受沐涂树之枝阔,其年,民被白布。
《诗·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4.只用于人名。
“食其”源流漫寻
1.语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於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
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
坯子译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回来。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正好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子路说:“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
2.语出西汉·刘向《说苑卷四·立节》
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子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
因与之语
。”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
,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
坯子译
楚国有一个士人叫申鸣,在家奉养他的父亲,全楚国的人都知道他的孝行。楚王想请他做宰相,申鸣辞谢了。他的父亲说:“楚王想请你做宰相,你为什么不接受?”申鸣答道:“不作父亲的孝子,而要做王的忠臣,为什么?”他的父亲说:“造福于国家,在朝廷里有地位,你很愉快我也没有忧愁,所以我要你做宰相。”申鸣说:“好的。”于是就上朝去。楚王就请他做宰相。
过了三年,白公作乱,杀了司马子期,申鸣将去为楚王战死沙场,他的父亲阻止他,说:“丢开父亲,自己去牺牲,可以吗?”申鸣说:“听说作官的人,身体归人主所有,而俸禄送给双亲,现在既然抛开人子的身份而去侍奉人主,难道不应该为他牺牲吗?”于是就辞别双亲而去,并用兵去包围白公。
白公对石乞说:“申鸣这个人是天下的勇士,现在用兵包围我,我应该怎样办才好?”石乞说:“申鸣是天下的孝子,用武力来劫持他的父亲,申鸣听到了这消息一定要来。”白公说:“好的。”就立刻用兵去劫持他的父亲,并告诉申鸣说:“你同意我,我同你分楚国;你不答应我,你的父亲就要被杀。”申鸣流下眼泪说:“当初我是父亲的孝子,现在是人主的忠臣;我听说,吃那个人的饭要为那个人而牺牲,接受俸禄,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现在我不可能做我父亲的孝子了,还能不做国君的忠臣吗?”拿起鼓槌来击鼓,杀掉白公,他的父亲也被杀了。
楚王赏给他一百斤金,申鸣说:“吃人主的饭,又躲避人主的难,不是忠臣;为安定人主的政权,而杀了父亲,不是孝子;不可能同时兼备两种名分,不可能同时保全两种行为。如果这样活着,还有什么面目立于天下?”于是就自杀了。
坯子注
申鸣(?-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上面这个故事也是典故“因与之语”的由来。
因,理由;与之,跟申鸣;语,对话、要挟。因与之语,就是用这个(武力劫持申鸣的父亲)来要挟他。
3.语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中的【集解】及【索隐】(唐代司马贞撰)
审食其(
【集解】:瓚曰:“其音基。”【索隐】:食音异。按:郦、审、赵三人同名,其音合并同,以六国时卫有司马食其,并慕其名。
)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
据宋代王楙《野客丛书·卷十·名字相沿》所载,他也同意唐代司马贞等人的看法。
前辈有云,前汉有郦食其、审食其,名字相沿,不知何义。仆谓此必慕其为人,如司马相如慕蔺相如之为人,故亦名相如。且名食其者,不独郦、审二公也,前有司马食其,见《战国策》,后有赵食其,见西汉。想郦生辈慕司马食其为人,故名食其,其后赵食其亦必如此。人知食其之名,自郦、审始,不知郦、审前已有此名者。又如前汉有金日磾,后汉有马日磾,而晋又有段匹磾,魏有于粟磾者。
综上所述,对“食其”这一人名之源流,现今能找到的最合理的解释乃是——慕名而用,名字相沿。
- 扩展阅读:人名为“食其”的古代名人
第一位:司马食其
司马食其其人其事,只见于《战国策·卷二十五·魏四·客谓司马食其》
客谓司马食其曰:“虑久以天下为可一者,是不知天下者也。欲独以魏支秦者,是又不知魏者也。谓兹公不知此两者,又不知兹公者也。然而兹公为从,其说何也?从则兹公重,不从则兹公轻,兹公之处重也,不实为期。子何不疾及三国方坚也,自卖于秦,秦必受子。不然,横者将图子以合于秦,是取子之资,而以资子之雠也。”
坯子译
有个客人对司马食其说:“认为天下各国可以联合起来的,大概是不了解天下形势的人。想单独用魏国来抗拒秦国的,是不了解魏国的人。说此公(指合纵之人)不了解这两种情况的,又是不了解此公的人。然而此公主张合纵,为什么持这种说法呢?合纵成功,此公就会掌握重权;不进行合纵,此公的权势就轻;此公掌握了重权,就不管合纵有没有实效。您为何不赶快趁着三个国家正坚定联合在一起的时候,自己讨好秦国?秦国一定会接受您的。不然的话,主张连横的人将利用您来跟秦国联合,这就是拿您的钱去资助您的仇人了。”
第二位:郦食其
郦食其(?-公元前203年),西汉陈留高阳人。少年家境贫寒,好读书,虽为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人称“狂生”。
跟随刘邦后,用计攻克陈留,获封广野君。常为说客,以其三寸之舌出使各国诸侯。楚汉战争中,奉使劝说齐王田广归汉,韩信则乘机发兵袭齐,齐王以为被郦食其出卖,将他烹杀。
刘邦平定英布后,分封时很挂念郦食其,破例封他的儿子郦疥为高梁侯。
第三位:审食其
审食其(?-公元前177年),西汉沛县人。以舍人身份照顾刘邦的妻子儿女,同时为项羽所俘,渐为吕雉所亲信。
高祖六年,封辟阳侯。吕后元年为左丞相(百官皆因决事);吕后八年任太傅;吕氏一党灭后,再任丞相,汉文帝即位不久被罢免。
文帝前三年为淮南王刘长所杀,谥号幽侯。
第四位:赵食其
赵食其(公元前162年-?),西汉祋祤(duì yǔ,古县名,在今中国陕西省耀县东)人。武帝时,以主爵都尉从大将军卫青出战有功;元狩三年,封关内侯;元狩四年,以右将军从霍去病自定襄出击匈奴,迷失道,当斩,赎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