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的龙脉秦岭,其主峰太白山山顶气候严寒,冰冻时间很长。巍巍高峰常年有积雪覆盖,天气晴朗时,雪峰皑皑,银光四射,百里可见,因而自古以“太白”命名。太白山林木茂盛,珍稀草药遍地皆是,血雉、红腹角雉及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也于太白山中繁衍生息。尤其是有一种独叶草,乃为太白山所独有,举世仅存,因其具有通窍镇痛、祛风散寒的不小功效,历来为佛道大医所推崇。故而,虽然太白山气候恶劣、山势险峻,但来此寻宝探险的方士医者仍时常可见,道教的玄德洞天也将太白山列为其圣地。
在太白山两峰重叠交错形成的低山坳,有一处极其隐秘幽闭的山谷,原本无人居住。在十多年前,一家五口由山外迁徙来此长居。你道那一家五口乃是何人?原来正是那卢照邻祖孙三代!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人。他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唐高宗永徽五年,卢照邻为邓王李裕府典签,甚受器重;麟德二年,邓王去世后,他离开邓府,不久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才得免。孰料,祸不单行,卢照邻竟又不幸染了风疾重症,这才不得已避居长安附近的太白山。
在卢照邻举家定居的这处山谷中,有一汪山溪汇成的湖泊,成片的绿竹林在湖畔舒展,浮游的丝缕悬挂在林间;盛开的不知名野花吐芳露蕊,飞舞嬉戏的蝴蝶逍遥地停歇在草丛间,各得其所无拘无束。湖面波光鳞鳞,蓝天、白云、山峰、虫蝶、竹花俱映湖中,湖光山色十分迷人。太白山闲静幽雅,山谷中气候又常年温润,恍若桃源,卢照邻心胸舒展,不禁诗兴大发:“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唯余诗酒意,当了一生中。”欣喜之下,卢照邻将此谷、湖命名为拔仙谷、三清湖,就此一家长居下来。这么屈指算来,已有近十五载了,现在的卢照邻已经是五十四岁的老人了。
卢照邻虽然官场失意,心中凄苦难以排解,又不幸身染风疾重症,更是境遇悲凉,但他初始时并没有心怀气馁,反而是寻医问药、勤读诗书,希望早日病愈以重返庙堂,一展心中抱负。
卢照邻每日卯时即起,拄杖独自于谷中湖畔行走修身,辰时归来后,往往要在书屋中奋笔疾书、埋头苦读至亥时之后方才缓缓回房就寝。家中日常俗事,卢照邻一无所顾,全凭老妻王氏、三子卢笑仙夫妇三人照应。老妻王氏,虽然是普通的农家之女,但十分贤淑通达。王氏虽不懂诗书琴画,无法成为卢照邻花前月下、执手同舟的红颜知己,但她深知自己夫君的秉性和抱负,一直以来都以卢照邻为荣。她脾气谦和忍让,操持家务上下和睦,一心只要卢照邻没有后顾之忧、全力去实现他的胸襟抱负。三子卢笑仙已经成家,娶妻黄氏,生子小名麒麟儿,还是位总角垂髫的顽皮孩童。卢笑仙虽然知文识字,但为了照顾年迈患病的老父,没有出仕,更没有分家另过,妻子黄氏也是十分贤惠,上敬公婆,相夫教子。天气晴好的月圆之夜,卢照邻兴之所至也会同卢笑仙吟诗唱对、谈笑饮酒。黄氏抱着不断吵闹着要拔爷爷白胡子、还要一起喝酒的小孙子麒麟儿,一边安抚着,一边不时喂些山中采来的甜美野果,其母王氏面露爱怜,却故意板着脸在一旁不住说些鬼话吓唬着,一家五口倒也是其乐融融。
可天不酬勤、天道无常,也许是觉得卢照邻受的痛苦还是不够,反而要去施加更多更深的痛苦。一直以来,卢照邻为了治愈甚至减轻自己的风疾,风雨不改的坚持服药、早起锻炼,可没成想这病反而日渐严重了。初来谷时,卢照邻的风疾只是个别肢节疼痛、麻木,依靠拄杖倒也能缓慢行走,起居自理。可后来,这风疾的痛麻开始游走全身无定处,尤其近几年竟严重至出现了风痹、半身不遂之症。
风疾较轻时,卢照邻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卢照邻从不让王氏或者笑仙搀扶自己,总是独自倔强的走着。有时候跌倒了,仅仅是“啊啊”大叫两声,用手紧抓身下的泥土,狠狠扔出一块碎石头,挣扎着再爬起来,继续走,却从没有说过什么话语,流过哪怕一滴眼泪。
风疾严重时,卢照邻只能卧床不起,基本丧失了自理能力。
遍寻古方妙药、广访奇人异士,卢照邻为了摆脱风疾不可谓不尽心竭力,甚至隐居在秦岭太白山的当代神医、人称孙真人的孙思邈也曾主动到访问诊。孙思邈不光医术通神、济世活人,更通百家之说,崇尚老庄学说,兼通佛典,真称得上是位大家。
孙思邈曾对卢照邻明言:“君之疾在心,某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当可大减体表苦楚,然君若不能放下心中郁结,清静无为无欲无求,此疾必去而复来,非人力所能救也。”
卢照邻听后默然良久,仰天长叹一声,但神情却无比的坚定和执着:“多谢孙真人指点教化!然某既生此乱世,幸具贤才,若不悲天悯人一展心中抱负,却退居桃源,面朝黄土了此残生,岂不愧对天下黎民?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我但尽人事听天命,无愧天地民心可也!”
孙思邈对卢照邻心怀天地苍生的大胸怀甚为感动,两人彻夜长谈,纵论古今颇为投机,结成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交。
虽然孙思邈医术通神如斯,也只是用药剂来缓解卢照邻病体的痛楚,能救他的人只有他自己!可卢照邻能放下心中所想吗?当然放不下!如果放下了,他就不是卢照邻了!
一年前,迫切渴望摆脱风疾纠缠的卢照邻,竟一时鬼迷心窍,误信了游方术士的妄语,几乎倾尽家财购买了两颗“上古丹药”,结果导致中毒昏迷,生命垂危,幸得孙思邈及时抢救,才保住一条性命。但卢照邻从此后双脚萎缩,左手残废,仅剩右手能做些小幅的动作,除了能勉强在地上爬行,再也无法站立起来。
卢照邻醒来后,慢慢得知了一切,他仰面躺在床上,双目盯着屋顶,不言不语。王氏见卢照邻对这不啻于晴天霹雳的打击没有任何反应,心中暗暗担心,但口中却不敢发出任何声响,以免刺激到夫君,她用眼神示意大家先都退出房外,她留在门口暗暗祈祷自己的夫君能挺过这一关。
此时的卢照邻,心中万念俱灰,最后的一丝希望都被自己给生生破灭了,他完全没有了生的念头。卢照邻开始绝食了。
王氏、卢笑仙、黄氏,甚至麒麟儿都来哀求爷爷进食,可卢照邻仰面朝天,双目紧闭,不言不语,仿佛一具僵尸,完全失去了生机。
见父亲连续两日不进饮食,卢笑仙被逼的急了,竟拿起碗来要强行给卢照邻喂食。这下可惹火了卢照邻,他心中积聚的委屈、不甘、愤怒、悔恨等情绪好像一下子找到了出口,如山崩地裂般爆发了。卢照邻面目通红,口眼喁斜、口角流涎,他费力的伸出右手,手指震颤,口中“啊啊”连声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卢照邻先用右手大力击打着床板,口中大叫,后来索性用右手狠命掐自己的脖颈。
卢笑仙赶紧上前掰开父亲的右手,用劲按到身下,眼中热泪夺眶而出:“父亲、父亲!您这是要干嘛?您真的放弃了吗?您真的舍得离开我们吗?您老英雄了半辈子了,怎么老了老了变成懦夫了!十五年了,十五年了啊,您老同这病斗争了十五年了!双脚不能走了又怎么样?儿子做您的拐杖!您还有右手,你还能写诗词文章;你还有嘴,你还能说治世良言!父亲、父亲……您这不光是在害自己,您也是在惩罚我们这些爱您的人啊……”
卢照邻听到儿子这番话语,突然间呜呜痛哭了起来,涕泗横流不能自已。
“父亲,你忘了年轻时的自己了吗?来,麒麟儿,把你最爱看的爷爷的那卷诗集拿来。”卢笑仙跪在地上,回身招呼儿子去把爷爷的诗集拿来。王氏、黄氏赶紧簇拥着麒麟儿手捧诗词跪倒在床头。
“麒麟儿,乖。这诗集父亲已经教过你了,你就跪在这里大声的给爷爷念出来。爷爷要是不吃饭,你就不许停!听到没?”
“是,父、父亲!爷爷……”麒麟儿有些害怕,答应了父亲,回过头朝卢照邻怯生生叫了一声,就用清脆纯净的童声念了起来:“……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父亲,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首《战城南》是您通过赞颂汉军将士讨伐匈奴的英勇顽强精神,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和建功立业的渴望。这首诗充满了您的豪情和雄壮之气,使人振奋,是一首格调昂扬激越的战歌呵……”
“……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父亲,您十分倾慕亦刚亦柔、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季布,敬仰他为国家为民族甘愿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
……
最终,卢照邻长叹了一声,摆了摆手。卢笑仙见状大喜,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赶忙起身再次端起了饭碗……
这天,卢照邻病卧床上一夜无眠,他回想了自己的一生:年少时的意气风发、邓王府时备受器重、为官的沉浮、与风疾的抗争、与孙思邈亦师亦友的忘年交、手足残废病卧在床的凄苦、妻子儿孙的关爱等等,自己可谓是一生坎坷,命运多舛,得意畅快少,去日苦多……
破晓之际,黎明将至,卢照邻仿佛觉得那一瞬间变成了永恒,他一下子就想明白了所有的事情。
这天天光大亮,卢照邻教卢笑仙将自己抬去了三清湖边,同时召集大家宣布了自己的一个决定:举家迁往始祖山颖水河畔,买园数十亩颐养天年,但必须为自己预建一座坟墓,平时自己也要居住在坟墓里。
卢照邻没有解释他为何突然做出这个决定,只是轻轻念出了首诗:“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
始祖山,颖水河畔,五年之后,月圆之夜。
卢照邻忍着身体的苦痛,慢慢爬出家门,上了颖水桥头。他喘息了一阵,然后翻过身来,看着皎洁的明月,紧紧握住了右拳,心里无比畅快、清明:“五年了,五年的天伦之乐,我知足了……”
“高宗时崇尚吏治,某专攻儒业;武后时推崇法治,某信奉黄帝老子的无为学说;后来朝廷屡次征召提拔贤士,某却因风疾已经成了残废。对了,还有刚刚遇到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为了养病不得不马上分离,两人从此天各一方……呵呵,老天爷,你对卢某还真是关照呵……”卢照邻面含轻笑,双目清澈,他抬起自己唯一能活动的右手,伸出食指,朝天左右晃了三晃,然后长啸一声,毅然猛地撑木投身进了奔流不息的颖水之中……

卢照邻小传
卢照邻(630?—689?),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约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人,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合称初唐“四杰”。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有多种说法,有三子。
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才高位卑,不被赏识,一生坎坷,命运多舛,晚年得了风疾,境遇悲凉,手足痉挛,痛苦不堪,自投颖水而死。